新秩序:歐洲末日

出自H萌娘
於 2021年9月10日 (五) 16:26 由 imported>假面骑士01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Paradox-Interactive-Logo.png
H萌娘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一切不正行為將有可能導致你的惡行從各大專題編輯組到官方水群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補充正式版內容
  • 混雜了遊戲介紹與遊戲攻略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H萌娘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H萌娘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一切不正行為將有可能導致你的惡行從各大專題編輯組到官方水群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補充正式版內容
  • 混雜了遊戲介紹與遊戲攻略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H萌娘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Ambox currentevent.svg
此頁面的內容及資料需要長期更新,現存條目中資料未必是最新。
此頁面的內容及資料需要長期更新,現存條目中資料未必是最新。
The New Order: Last Days Of Europe
TNO LOGO.jpg
原名 The New Order: Last Days Of Europe
常用譯名 新秩序:歐洲末日
TNO
類型 戰略類
鋼鐵雄心4衍生Mod
平台 PC
開發 TNO製作組
引擎 鋼鐵雄心4

TNO世界地圖

新秩序:歐洲末日The New Order: Last Days Of Europe,簡稱TNO),是《鋼鐵雄心4》的一款著名大型架空歷史Mod。

簡介

假設了軸心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和原遊戲《鋼鐵雄心4》不同的是,該Mod的劇本是1962年開局,劇情主要圍繞著當時的擁核的三大國——美、日、德的三方冷戰展開。

儘管本mod和《高堡奇人》在題材上相同,但兩者在歷史走向上有著很大的區別。例如,《高堡奇人》的世界中,美國為德國及日本所占領、瓜分;而在本mod的設定中,美國儘管也在二戰中戰敗投降,但軸心國並未登上美國本土,她仍然維持著民主制度、自由獨立以及三超級大國之一的地位。

在劇情方面,儘管仍有部分內容尚未開發完成,TNO仍然超越了Kaiserreich成為了當前鋼鐵雄心4架空歷史Mod中內容最為豐富、文本量最長和完整性最高的Mod。若其製作組宣稱的開發計劃最終全部完成,則TNO將真正做到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專屬國策和劇情。作為一個mod,其文本量(純文本大小約為40MB[1])遠超鋼鐵雄心4本體,甚至於超越了許多Galgame。因此請體諒漢化組的工作,不要催漢化。

目前,該mod的最新版本是v1.1.2a 「秩序與發展」(Ordem e Progresso[2],更新了巴西的事件與國策。

Mod內容

TNO遊戲畫面

TNO仍採取鋼鐵雄心4的機制,但對原遊戲機製做出了極大的改動。按照製作組的說法,他們大幅度改動了鋼4的內核,甚至是P社祖傳的單核之法。

TNO時間線

主條目:新秩序:歐洲末日/時間線

政治派別

TNO的意識形態劃分大體上借鑑了KR的意識形態[3],不過當然做出了適當的改動。

  • 左翼意識形態組:威權社會主義、自由意志社會主義
  • 中間派意識形態組:社會民主主義、自由民主主義、保守民主主義、威權民主主義、貿易自由主義
  • 右翼意識形態組:專制主義、法西斯主義、民族社會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勃艮第體制

基本機制

TNO的基本機制和鋼鐵雄心4基本相同,對於在鋼鐵雄心4中已有介紹的補給、科技樹、工業、徵兵、點數、叛亂等機制不做贅述。

經濟系統界面,請注意該系統很快將進行重製

此外,TNO擁有非常獨特的經濟[4]、法律[5]和社會發展系統[6][7]

具體內容可以見於開發日誌[8]

法規和社會發展系統

與原版和其他MOD的法規不同。TNO的法規更加全面。此外TNO還有一套獨特的社會發展系統。

法規

File:TNO法規.jpg
TNO的法規系統

維多利亞2鋼鐵雄心4的原版機制不同,TNO中,玩家無法通過消耗政治點數自由更改法規。

某些國家的部分國策或決議中可以實現法規的更改,例如改組國民政府的工業化國策中可以改變移民法規。

法規是觀眾和玩家判斷一個勢力屑鑒的重要指標。

社會發展

File:TNO社會發展.jpg
TNO的社會發展系統

社會發展系統是TNO獨有的系統其實維多利亞2也有,只不過沒有這麼多。,社會發展里指標會隨著時間變化。但國策可以加劇這一變化,甚至直接躍進到下一個等級。

國策樹、事件與決議

同KR一樣,TNO的國策、事件與決議是表現遊戲劇情的重要功能。

國策樹大體象徵著大政方針,在軍事、經濟、政治、外交各方面給予增益或是變化。值得一提的是TNO中採取了動態國策樹的表現方式,在執行完該階段國策並達成相應條件才能進入下一段國策樹,同一國家不同路線國策樹也不同,且隨著執政者的變化國策樹也會隨之變化。避免了大量國策帶來的眼花繚亂和劇透問題,加強了玩家的代入感。

模組中的危機國策樹

改組國民政府:

  • 「雲南暴動」
    • 龍雲[9]出身於彝族,在抗戰失敗後,他的表弟盧漢[10]把他關了起來並進行了二十年非人的折磨。他一邊忍受著折磨,一邊苦思抗戰失敗的原因。最後他覺悟了。他認為抗戰失敗,原因在於在於中國人的軟弱。要有死幾千萬乃至上億人的決心,才能趕走日本侵略者。於是,他擺脫表弟後,在雲南組建了「護國軍」,自封「雲南王」。然後又吞併了貴州。
    • 護國軍事件觸發後,玩家當前的國策會被暫停,進入「和龍雲談判」國策樹。全部完成該國策樹的8個國策後,玩家可以通過決議與其開戰。
    • 開戰後,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國策樹。玩家可以從平民疏散,軍隊整頓,政治宣傳三個方面來消除軍隊嚴重的debuff[11],從而獲得勝利。但之後日本和共榮圈的成員會加入戰爭。
    • 在開戰期間,龍雲有概率被手下的將軍暗殺,此時高宗武直接獲勝隔壁迪爾旺加笑笑不說話[12][13]。並且一旦打出山海關龍雲就會死亡。此時護國軍就會和日本人和談。
  • 「南京日報風波」
    • 一位國民政府的底層公務員發現了日本財閥壓榨中國勞動力,進行非人虐待的秘密。當高宗武政府和民眾看到第二天的南京日報時,全國上下陷入了混亂。
    • 該危機發生後,進入「損害控制」國策樹。玩家可以選擇三個線路中的一條。
      • 放任賊寇(壓制輿論,支持日本財閥)
      • 煙燻碩鼠(驅逐日本企業,改革經濟支持國貨)
      • 中庸之道(與日本人斡旋,實施有限改革)
    • 在進行該國策樹的過程中,會隨機彈出南京日報對各個階層的採訪小故事。
  • 德、美、日在三戰爆發後換為對應的國策樹。

事件組則是對劇情的重要補充。一些重要事件(如大選、政變、突發的外交危機等)將根據玩家抉擇極大的改變遊戲進程,世界新聞大體可以展現國際局勢,而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件[14]則展現了TNO世界的社會生活的狀態,從各方面體現玩家其正在遊玩的政權的本質。

日本的特殊決議管理系統,圖片內容翻譯來自凱撒漢化組

決議組則是對大政方針具體執行的體現,其在TNO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國策樹是點完這個就會出下一個的靜態流程,決議就是讓玩家真正統治破壞這個國家的動態管理手段。一系列特殊的決議系統可以讓你管理國家、鞏固權力、發展社會、遠交近攻……真正考驗玩家治國理政的水平。

通過決議系統可以讓你體驗:民主國家裡政黨的選舉之爭,威權國家中派系的你進我退,俄羅斯廢土裡軍閥的對外掠奪與對內建設,改組國民政府「五個現代化」的艱苦奮鬥[15]女王陛下最忠誠的反抗軍Her Majesty's Most Loyal Resistance在英國合作政府眼皮底下的誓死抵抗,西俄革命陣線里朱可夫和圖哈切夫斯基的權力鬥爭,施佩爾德國走向民主揭開德意志的春曉,等等。

可以說TNO把國策、事件、決議一整套系統用到了極致,相較於爆錘民工軍工100政治點提個穩定就完事的丟人內政的原版,大幅提升了遊戲的故事性與內政的真實性趣味性,以此帶來極高的代入感。不負其劇情向mod的製作方向,也提高了不打仗而大搞建設的遊戲樂趣。

外交

TNO以鋼鐵雄心4為基礎製作只是出於權宜[16],內容指向的不同讓TNO對鋼鐵雄心4的原有許多功能做出了大量限制,此外又加入了大量原創的內容和系統。

作為一個冷戰背景內政為重的劇情類mod[17],TNO不會為玩家在外交上提供多少不在設定範圍內的自由活動空間[18]以避免出現魔幻劇情。 而為了劇情真實性和代入感,TNO中無法手動製造戰爭目標,也不能隨意出入陣營。 因此外交面板在TNO中實際上沒有多大用處,外交事項的各項內容基本都依靠國策、決議和事件處理。

當然製作組提供的外交變數還是很大的,例如民主義大利可選擇加入OFN或共榮圈,施佩爾德國可以選擇親近美國還是日本,還可以成立聯合國(KN),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法國和塞爾維亞也可投向德意任意一方抑或是固守孤立。以及美國和日本可能因為一艘漁船打起了核戰爭導致世界毀滅……

勢力與陣營

參見:新秩序:歐洲末日/勢力與陣營

在TNO中進入陣營只能依靠傀儡國家或者依靠決議、事件觸發。

分贓會議和戰後瓜分處理

由於劇情需要,戰爭和戰爭結果都在製作組已設定好的範圍內,目前TNO中不會出現和談界面,戰爭成果也會自動得出。[19]

Mod特色

人物相關

由於篇幅限制,本頁面不可能窮盡所有歷史知名人物的設定,相關內容請見於知乎專欄以及TNO wiki。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可能能夠自圓其說、選擇某個人物作為某國某種路線的代表及領導者有一定的現實歷史(OTL)中的依據,但是TNO里人物設定、形象多多少少是進行過藝術再加工的,不能將非史實的部分設定代入現實歷史中的同一人物,導致對其產生錯誤認知。比如,TNO中臥薪嘗膽、領導中國走向國家獨立的高宗武,在我們世界線里只能說是小事不檢點大事不糊塗的人[20]。又如,縱然施佩爾在TNO里代表了德國的某種民主路線[21],且在現實歷史中他在二戰後期確實有過一些反戰想法及嘗試,但是現實中的施佩爾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納粹,以及「最為臭名昭著的城市規劃師」[22]

FAQ/常見問題

Q:俄羅斯為什麼碎成渣了?
A:蘇聯崩潰後俄羅斯陷入了無政府狀態,但西俄羅斯、西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和遠東破碎的原因各不相同。西俄是因為不斷有內鬼和合作者脫離革命陣線;西西伯利亞是因為羅科索夫斯基和卡爾貝舍夫兩位將軍反抗卡岡諾維奇的統治;中西伯利亞曾被一個學者共和國所統治,但因為和遠東的連年衝突和軍官、黑軍的起義導致了國家分裂;遠東的蘇聯正統政府被中西伯利亞和白軍兩面夾擊轉進到了伊爾庫茨克,因為亞戈達的恐怖統治又導致了起義,開局時還在互打。不甘心失敗的德國一直在俄羅斯進行廣泛轟炸,儘管因為俄羅斯當地「自由飛行員組織」的英勇抵抗使得轟炸只限制在了西俄羅斯和西西伯利亞,但也導致這兩個地區遲遲無法統一。
Q:地中海為什麼變小了?
A:德國在戰後想要炫耀國力,於是啟動了亞特蘭托帕計劃,想要建立一個直布羅陀大壩填平地中海,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創造出萬畝良田。然而實行了一半德國就經濟崩潰了,下降的海岸線使得義大利、伊比利亞和土耳其與德國反目成仇。
Q:非洲那一大塊黑色的地區是什麼情況?
A:德國也在這個地區進行著與在俄羅斯類似的轟炸行動,因此這個地方在轟炸和軍閥混戰的兩方面原因下陷入了徹底的無政府狀態,誰也無法在這裡建立起正常的政權。但在德國停止轟炸後這裡會慢慢出現國家,西非沿海的國家也會漸漸向內陸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西非沿海國家包括流亡至象牙海岸(象牙海岸)的自由法國,目前正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下...和當地部落搶地盤。
Q:非洲為什麼有個那麼大的湖?
A:德國在剛果河流域也做了和地中海類似的事情,他們在剛果河下游建立了一個大壩,於是剛果河裡的水便囤積到了剛果盆地里形成了一個大湖。至於當地人的感受...很顯然德國的官僚們並不會考慮這一點。
Q:希姆萊是怎麼想的?勃艮第又是什麼玩意?
A:希姆萊在50年代看到德國的種種失敗,開始深信納粹黨本身已經墮落,傳統的納粹主義已經無法帶領雅利安人走向勝利,於是他便創造出了勃艮第體制。這種意識形態混雜著大量對希姆萊本人的極端個人崇拜和日耳曼多神教崇拜色彩。簡而言之,希姆萊瘋了。
至於勃艮第,則是德國國內其他勢力策劃出來削弱希姆萊勢力的產物。在西俄戰爭期間的黨衛軍政變被國防軍鎮壓後,希特勒為了安撫權勢滔天的希姆萊把法國東部和比利時的土地賜給了他,換取他退出德國的權力鬥爭。勃艮第國是一個融入骨髓的種族主義和奧威爾式極權國家的結合體,整個國家的體制都用來支持黨衛軍的秘密行動以及對當地人的鎮壓、屠殺,說是人間地獄也不為過。
開局時刺殺希特勒的人是勃艮第派的,三頭同盟解體那顆炸彈是勃艮第特工放的,約翰·甘迺迪是勃艮第殺的,東非專員使用毒氣、謀殺同僚是勃艮第推動的,甚至龍雲逃獄都是勃艮第干的,一切的目的都是策動超級大國打核戰爭。大部分壞事都懷疑到勃艮第頭上准沒錯。
勃艮第被玩家稱作遊戲中最屑的勢力[23],迫真TNO世界的孫笑川。
參見:黨衛軍勃艮第國

特殊機制

  • 核戰滅世機制
部分擁核國家之間可能因某些原因打起一場核戰爭,若核戰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將導致觸發核戰滅世機制。此時將會彈出模擬相關情境的事件,同時前述的底色為黑色的「無政府地區」將隨機吞併省份,直至全世界所有省份都被吞併或玩家選擇跳過。出現核戰滅世結局後,任何國家都無法再繼續進行活動,包括玩家。
玩家可以繼續看海觀賞「後啟示錄事件組」等待遊戲結束,或者也可直接重新開一局遊戲。這些後啟示錄事件都寫得相當感人,因此還是建議看一看。
關於觸發核戰爭的可能方式,可遊玩美、德、日以及勃艮第進行體驗。這也是製作組不推薦第一局遊戲遊玩勃艮第的原因。
機制演示:
寬屏模式Bilibili

遊戲內容事件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

德國登月和希特勒遇刺

1962年1月,德國宣稱他們已經贏得了與美、日兩國的太空競賽,德國太空人第一個登上了月球,並且他們會在不久後舉行登月慶典。然而在登月慶典上,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被一名刺客襲擊,身中兩槍。蓋世太保宣稱刺客是受日本憲兵隊指使的,不過日本否認了這一說法。希特勒在刺殺事件後不久去世,他的死引發了四名元首候選繼承人對這一位置的爭奪,而這場爭奪最終演變成了德國內戰

實際上兇手是勃艮第特工。

三頭同盟崩潰

同樣在1962年的年初,最初為了對抗德國霸權和緩解亞特蘭托帕計劃帶來的破壞而締結的三頭同盟——伊比利亞、義大利和土耳其的聯盟,因為其內部的衝突已經瀕臨崩潰。亞特蘭托帕計劃導致的領土爭端、貿易紛爭和經濟萎靡使伊意土三國都無法忍受,而作為最後的挽回同盟的嘗試,義大利領袖,加萊亞佐·齊亞諾在馬爾他召開了一次三頭同盟的峰會。可這次會議不僅沒有彌補裂痕,反而讓各方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一枚埋藏在聖安傑洛堡壘的炸彈轟響,三頭同盟走向了終結。具體劇情參見義大利的開發日誌[24]

那顆炸彈是勃艮第的特工放的

德國內戰

因此每個人最終都將明白,和國家的存續相比,他的自我什麼都不是。
——阿道夫·希特勒

四名元首候選繼承人:阿爾伯特·施佩爾(Albert Speer)、馬丁·鮑曼(Martin Bormann)、赫爾曼·戈林邁耶[25](Hermann Göring)、萊因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長期以來來對最高權力和元首繼承者地位的爭奪在整個德國境內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緊張局勢。最終,在1963年10月希特勒死後,全面內戰爆發。德國社會現在支離破碎,混亂取代了秩序,各派勢力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在德國的屍體上大打出手。

外國勢力已經開始討論如何應對現在的局勢,各個專員轄區雖然表面上仍然效忠於帝國,卻也陷入了持續的內部混亂中,也有人暗中提議是時候脫離本土的控制,從德國獨立出去。

德國內戰是整個TNO劇情中最重要的事件,無論哪一方贏得了內戰都將會對整個世界造成重大影響。

阿爾伯特·施佩爾

曾經,阿爾伯特·施佩爾不過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年輕建築師。但自從他加入了納粹黨並成為了希特勒的密友之後,他開始在德國飛黃騰達。為了給祖國贏得最終勝利,他一手創建了奴隸經濟,無數斯拉夫人與不受歡迎者在強制勞動營中日夜賣命工作,他們的死亡呼喚著那永遠不會到來的自由。

戰爭勝利之後,施佩爾開始大展宏圖,他一手設計了德國的新宏偉首都日耳曼尼亞,並且參與了許多超級工程的建設。然而亞特蘭托帕計劃的失敗使得整個經濟陷入了自由落體,直到這時,施佩爾開始轉向反對他一手創建的奴隸制。他呼籲改革的觀點使得他成了在納粹統治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們心目中的海報男孩,卻也使得他遭到了絕大部分納粹黨員與軍隊的反對,唯一能保護他的只有他作為元首的密友的身份。當希特勒死後,他決定下場加入德國內戰,為了自己深愛的國家的未來而戰。

施佩爾的力量被認為是四位參戰者中最弱的,他的控制區只有德國西北部,而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學生組成的志願軍,只有少數不滿現狀的軍官和海軍加入了他的麾下內戰中施佩爾所有的將領在歷史上都參加了1944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的密謀。儘管如此,施佩爾能得到來自美國、伊比利亞甚至是日本等國的廣泛援助。尼克森總統認為如果施佩爾贏得了德國內戰,他將會疲於處理學生抗議與經濟問題,而美國可以用解除禁運的承諾來操縱他。

如果施佩爾贏得了德國內戰,他將會在德國國內與東歐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然而,在納粹德國這樣一個法西斯主義荼毒了三十餘年的國家,實行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自由的黎明,德意志的春曉」到來之前,等待著玩家的將會是更多的苦難與嚴寒。即使施佩爾贏得了內戰,國內的形勢也並不穩固。納粹黨的右翼保守派勢力依然強大,他們會反對幾乎全部的改革,只要元首政府陷入了不穩定的危機他們就會趁虛而入,把施佩爾變成自己的傀儡。與此同時,激進的學生運動對施佩爾的改革也並不買帳,認為他做的根本不夠,與他爭取支持的綱領大相逕庭。施佩爾和他的精英智囊團Gang of Four(經濟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外交部長赫爾穆特·施密特、副元首庫爾特·基辛格與國防部長亨寧·馮·特雷斯寇,前三者都是OTL的西德總理,特雷斯寇是刺殺希特勒密謀的重要成員)將要在改革和穩定之間走鋼絲,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得整個德國跌入萬丈深淵。

施佩爾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恢復千瘡百孔的經濟、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重建外交關係(第一階段);改組德國的東歐領地並停止日耳曼化政策、建立德國主導的關稅同盟、實行艾哈德的經濟改革、逐步廢除奴隸制、取締軍工寡頭、投資實用科技、與美國、日本、義大利解凍等等。綜合來說他是四位主要的繼業者中政策最務實、和平像個人的一位。

然而,當石油危機爆發,由維利·勃蘭特(OTL的西德總理)和其他東歐民族的領袖所領導的奴隸大起義超事件觸發之後,施佩爾的真面目就會被徹底揭穿了——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法西斯主義者,而他的目的是改良民族社會主義,使得納粹德國能夠真正延續一千年。改革的口號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吸引支持者的手段罷了,而廢除奴隸制也並非處於道德層面上的考慮,而是因為能夠帶來經濟利益。施佩爾並不認同GOF的政治自由化改革,他認為這是對希特勒的理想的背叛。解決了舍爾納在莫斯科的兵變之後,施密特將會前往華沙與勃蘭特進行秘密談判,而當他返回日耳曼尼亞時,施佩爾認為施密特是個叛徒並且下令逮捕之。此時如果德國社會傾向保守,那麼警衛將會執行命令,GOF被清洗,施佩爾獨攬大權並守住了希特勒的夢想,德國的第二個十年將繼續是法西斯主義的;如果社會傾向改革,施密特表示殺了自己會使得施佩爾完全喪失民心,德國人民將會揭竿而起讓他死無葬身之地,警衛拒絕執行逮捕施密特的命令,而施佩爾被GOF反過來架空變成了橡皮圖章。GOF徹底掌權之後將會進行開放黨禁與言論自由等等一系列自由化改革,納粹主義將會在德國的第二個十年中被一點點地摧毀。根據目前透露的信息表明,如果施佩爾沒有被架空,高效極權的納粹德國將會長期維持超級大國地位直到現代。[26]

施佩爾在他自己的路線里實際上扮演的是最終的大反派角色。

如果鮑曼在內戰中取勝,施佩爾將會逃亡美國,並且實名出版回憶錄《第三帝國的內幕》來給自己洗白,就像他歷史上出獄之後幹的事情一樣。鮑曼會要求美國政府引渡施佩爾,而美方會拒絕,鮑曼於是決定把這個威脅給暗殺掉。

Reddit上一些用戶把法西斯線的施佩爾叫做Dengist,因為施佩爾的劇情確實和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

馬丁·鮑曼

作為德國政壇的老手、元首的影子與最親密的幕僚之一,納粹黨秘書長馬丁·鮑曼代表著德國境內的保守派。鮑曼宣稱要在混亂的年代維持德國的安全與穩定,因而受到了德國境內的廣泛支持,從納粹黨官僚、國防軍將領到東歐專員轄區的封疆大吏們,再到被納粹荼毒得除了穩定的生活之外什麼都不想要的普通德國民眾大多都支持他。他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贏得德國內戰的繼業者。

在內戰中,鮑曼控制著幾乎整個德國南部與最強大的軍隊,因此他可以很輕鬆地贏得內戰。而如果鮑曼贏得內戰,他將會……好吧,作為希特勒的影子,他基本上不會改變什麼,德國還是那個討厭的德國。鮑曼的遊戲內容比起一直在走鋼絲的施佩爾來說相當地乏善可陳。內戰結束後,他會專注重建並且重奪中歐和東歐的德國專員轄區。而在重建完成後,他會加強德國對於專員轄區的剝削,有限地解放奴隸(因為奴隸制對於德國經濟來說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並且試圖和美國解凍外交關係、共同對抗日本。與此同時,鮑曼還需要掌控所謂的「紙牌屋」,平衡德國內部的包括改革派、保守派和軍國派的各個勢力,並且確保所有人要麼忠於他,要麼被他乾死了。

然而鮑曼操作不慎時是有可能被反對派反殺的。

當鮑曼的遊戲進行到最後時,石油危機使得德國的社會矛盾開始重新浮出水面。即使他成功在第二次長刀之夜裡肅清了所有反對派,但當外交部長被激進左派運動謀殺後,德國社會又一次陷入了類似於1962年的混亂景象。此時醫生告訴鮑曼,他已經肺癌晚期,生命最多還有兩年,而紙牌屋正在他的面前土崩瓦解,他最終還是把一切都給搞砸了。鮑曼的70年代肖像的衣領上有血跡,表明他可能因為肺癌而一直在咳血。

赫爾曼·戈林

如果說希特勒是德國的父親,那麼戈林就是德國廣受歡迎的叔叔。作為前航空部長、德國唯一的國家元帥,戈林獲得的支持主要來自於國防軍,準確來說,是那些相信德國不僅像從前一樣偉大,而且以後還會更偉大的狂熱軍國主義分子。

在內戰中,戈林控制著整個德國東北部除了東普魯士之外的全部領地。作為空軍領導人,他的空軍實力自然是幾個交戰方中最強的。

戈林贏得內戰後的國策概括起來很簡單:打、打、打。

他的內政線基本上就是清洗他的敵人;他的經濟線可以說是極其粗暴的經濟詐騙,國家欠債了?沒關係,把債主打死就沒有債務了經濟鬼才邁耶:我懂了,原來經濟如此簡單;科技線里充滿了戈林奇思妙想的產物,包括但不限於球形坦克、雙管坦克、水翼飛行器,以及太陽炮這種詭異的超級武器;而外交線......準確來說是戰爭線,分為A、B、C、D四個戰爭計劃,如果這四個計劃都成功完成了,戈林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球長。

A計劃注重於收復周圍的領地;B計劃目標為德國之前的東歐領地、斯堪地那維亞、巴爾幹和不列顛群島;C計劃徹底征服義大利、土耳其、伊比利亞和剩下的俄羅斯;D計劃則是要挑戰美國、日本和勃艮第。

事實上,AI基本上到B計劃就打不下去了舊版本的AI可能連作為B計劃開胃菜的瑞士都打不過——瑞士人在邊境修了8級堡壘,還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大量外援,然後就會觸發舍爾納元帥的軍事政變。就算是玩家,最多也就能打完C計劃。對美國、日本、勃艮第任何一國宣戰都會導致核報復,最終觸發核彈滅世。勃艮第可以通過控制台速推來解決,但美國和日本連控制台都解決不了。

然而戈林僅僅是被推到台前、綁上戰車的傀儡,他自己也很不喜歡軍國主義者們的一些瘋狂計劃,實際上戈林陣營內的軍國派頭頭舍爾納元帥掌握了諸多權力。如果戈林的戰爭計劃超時未能完成,或是停下了戰爭的車輪,戈林將會被舍爾納軍事政變掉,並導致第二次德國內戰。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有很多名字——年輕的死神、布拉格屠夫、金髮野獸等等。這位德國黨衛軍的領袖被幾乎所有人廣泛地憎恨著,而他的支持者全部來自於黨衛軍。表面上,海德里希只是希姆萊的一個傀儡,參加這次內戰完全就是希姆萊的命令,以使希姆萊能真正的掌控德國。

海德里希勝利後的國策線看起來是四位繼業者里最瘋狂的一條。

首先,他會對德國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清洗,消滅所有和黨衛軍為敵的人,並把德國改造成一個斯巴達式的軍事化國家;然後,他會把勃艮第黨衛軍迎回德國,結束兩國十幾年的分裂狀態;德國對於「劣等民族」和奴隸的迫害會變本加厲,如果有人敢不努力工作,蓋世太保的直升機中隊會把他們帶到一個秘密集中營,讓他們從此消失。

當偉大的德意志祖國「重獲新生」後,海德里希會處理內戰前建立的專員轄區和傀儡國,海德里希認為這些地方的領導人沒有在內戰中幫助黨衛軍,因此他們全部犯了叛國罪。他會通過軍事行動、破壞行動以及間諜行動使這些地方真正的回歸德國的統治之下,所有的指令都會從日耳曼尼亞直接發出。

最後,內憂和外患都解決掉之後,希姆萊開始採取行動實行他的最終計劃:引發一場核大戰,消滅除了雅利安人外其他所有的劣等種族。準確來說,是加入了黨衛軍的雅利安人,防核地堡只給黨衛軍開放。而這其中甚至不包括希姆萊自己——若希姆萊成功了,他將在最後因自己不是「純種雅利安人」而走出防核掩體自殺。

然而,在真正得知希姆萊的瘋狂計劃後,海德里希看清了希姆萊的真面目,他不顧一切地試圖團結各方勢力阻止希姆萊。在贏得內戰後,海德里希將會公開背叛希姆萊。擊退了一次希姆萊主導的政變後,德國會分裂為大約二十個軍閥政府,而海德里希和希姆萊會開始爭取這些軍閥與他們手裡的核武器。若海德里希失敗了,希姆萊將會執行核彈滅世計劃。如果海德里希成功團結大多軍閥並搶先控制核武庫,他將會對希姆萊宣戰並且殺死他。但希姆萊死了卻無法結束戰爭,海德里希無法清除希姆萊多年的影響和根深蒂固的勢力,被壓迫的民族調轉槍口,妻子孩子也不理解他。第二次內戰徹底撕碎了所謂的千年之國,海德里希徹底心灰意冷,最終選擇自殺。海德里希自殺後,斯派達爾或是萊因哈德·蓋倫將領導國防軍勢力同希姆萊殘黨吉勒領導的黨衛軍勢力做最終決戰,兩方都有可能獲勝,均尚沒有實際遊戲內容。普遍認為經此動亂,德國將元氣大傷、不復超級大國之地位。

其他相關
  • 根據開發組稱,目前鮑曼和施佩爾是唯二能讓德國贏得冷戰的德國領導人。

除了這四大主要勢力外,國防軍元帥漢斯·斯派達爾(Hans Speidel)和他的前指揮官埃爾溫·隆美爾(Erwin Rommel)元帥隆美爾已經70歲了,打完這仗就退休回家了帶領日耳曼尼亞衛戍部隊控制了首都日耳曼尼亞及其周邊地區,成立了日耳曼尼亞保護區,藉此他們獲得了所有的大使館、克里米亞的海軍基地與中立的專員轄區名義上的控制權。

施佩爾、鮑曼、戈林贏得內戰的話斯派達爾會向新任元首宣誓效忠並交還日耳曼尼亞,如果部分「不正常的」勢力贏了內戰的話斯派達爾將抵抗到底。

此外,在斯派達爾控制日耳曼尼亞後不久,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Karl Dönitz)會帶領一部分海軍前往克里米亞並接管當地政府。無論誰是內戰的勝利者在戰後都要解決鄧尼茨問題,其中鮑曼是最有可能和平解決鄧尼茨問題的人,因為鄧尼茨本人支持鮑曼。施佩爾需要通過情報局來解決,戈林則是直接入侵。

如果德國內戰持續的太久(根據開發組的情報,一般德國內戰最多持續4年,但理論上可以無限持續下去),那麼德國將會陷入一種「無政府狀態」,內戰的各個參戰方會獲得各種Debuff。並且當德國陷入無政府狀態後,烏爾麗克·梅茵霍芙(Ulrike Meinhof會率領所謂的「德共」脫離施佩爾陣營成為單獨的參戰方這些「德共」並非常規邏輯理解下的共產主義者,非常魔怔,希姆萊會刺殺海德里希併吞並他所控制的地盤,國防軍元帥費迪南德·舍爾納(Ferdinand Schörner會發動一場對戈林的政變並取而代之,鮑曼會下令對其他內戰參戰方使用核武器(在德國內戰中使用核武器不會導致核滅世結局),斯派達爾也會認識到他的中立是在毀滅這個國家並且下場加入內戰。

目前所有非四大主要參戰方的勢力在贏得內戰後都尚沒有實際遊戲內容。不過TNO開發組透露,斯派達爾的政策會將在各種程度上比施佩爾的政策更好更文明。斯派達爾並非是個法西斯主義者,他同意德國的領土野心,但一直公開反對種族理論、奴隸制度和軍隊干政。如果以某種方式贏得內戰,他將請國會選舉一位新元首。如果國會請求他成為元首,他將辭去軍職。

雖然在內戰期間德國不會(或者說不能)被其他國家入侵,不過他們依然會採取各種行動干涉德國內戰。根據目前已知的情報,義大利和伊比利亞聯邦會在內戰期間對在他們國境周邊的德國殖民地/傀儡國採取行動;OFN會在內戰中支持施佩爾並為其提供物資援助;英國抵抗運動則會儘可能阻止施佩爾勝利(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施佩爾勝利並對德國成功進行改革,會使德國成為一個更危險的敵人)並且支持鮑曼德國(鮑曼不願改革的態度有利於抵抗運動的行動),抵抗運動的行為得到了流亡加拿大的英國政府的默許。

新秩序的崩潰

掌控大半個歐洲的德國霸權在一夜之間徹底消散,原屬德國的勢力範圍也陷入了空前的混亂。各個總督區、殖民地和合作國失去了德國的支持,都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概述
刻在DNA里的事件鏈

波蘭,腐敗無能的漢斯·弗蘭克總督的統治迎來了終結。早已蔓延在整個地區的地下政府大舉發動起義,嘗試讓波蘭重獲新生。

東方領,辛里奇·洛希專員之死使得粉飾太平的局勢再也無法維持。德國的模範殖民地陷入了最痛苦的六方大戰中。忠誠派的施塔勒克、軍國派的德雷克斯勒、黨衛軍的耶克爾恩、自由派的邁爾-蘭德魯特、居心叵測的維圖什卡和復仇心切的科夫納復仇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我要殺死六百萬德國人,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野心讓這片東歐土地血流成河。

莫斯科,早已厭倦這片土地和莫斯科維恩專員轄區的西格弗里德·卡舍專員悄然離去。並不穩固的西俄土地也就隨之陷入動盪。

塞爾維亞,一個小小的戰敗國。所謂的「救國」政府正面臨著一場全面顛覆。

法蘭西,希姆萊的狂想已經無人可擋,勃艮第的SS大軍越過邊境,法蘭西國雪上加霜。

英格蘭,女王陛下最忠誠的反抗軍(HMMLR)迅速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道格拉斯-霍姆首相的合作政府和康沃爾的德國駐軍面臨著自戰後以來的最大危機。

挪威總督約瑟夫·特博文和平的解散了專員轄區,至少體面的結束了這裡的殖民統治。

而同時,德國空軍的恐怖轟炸終於告一段落,西俄、西非的廢土狀態也由此告終。人們開始清掃廢墟,修葺遺址,俄羅斯再統一的道路終於打開,非洲的浩渺沙漠也終於出現了除飛機和炸彈以外的文明蹤跡。

南非戰爭

戰爭不是被某一個人發起的,確切地說,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做,除非他的意識中被灌輸了在戰爭中可以得到什麼,以及怎樣去得到。
——哈羅德·G·摩爾《我們曾是戰士,曾經年輕》

隨著德國內戰和她構建的新秩序崩潰,中非的三個專員轄區只能組織起「非洲之盾」組織來自我防衛,並聯合鎮壓日益猛烈的抵抗運動。同時在南非共和國,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和布爾人的抗議也甚囂塵上。南非政府無論選擇與ANC妥協,還是來一次「坦克上街」,都會導致布爾人叛亂和內戰的爆發。

所謂的非洲之盾將會立即介入,帶著東非的黨衛軍、中非的僱傭兵和西南非的空軍,想要徹底控制黑暗大陸。美國人也隨之來到,帶著她的海軍陸戰隊「顧問」,目標是不讓納粹消滅非洲最後的民主國家。

這場混亂的邊境戰爭並不能解放任何人。無論結局如何,各色人種的鮮血在這裡流干,而黑暗大陸只是被染得更加黑暗。

可能的結果與影響

即使德國人取得了勝利,專員轄區們也一觸即潰。穆勒的寬鬆放任、申克的苦心懺悔都將被狂熱的許蒂希完全抹滅。布爾共和國的「獨立」也被德國人牢牢控制而不值一提。

即使美國人取得了勝利,自由國家組織也不能帶來自由。新的三個軍政府與舊的三個總督府別無二致,而它們也將面對抵抗運動的衝擊。南非儘管可能與ANC妥協,但非洲人的命運依然撲朔迷離。

而最有可能的結局——毫無結果的停火,更說明了這場戰爭的毫無意義。無論如何,戰爭也給德美帶來了自己的問題——德國專員轄區的搖搖欲墜、美國轟轟烈烈的和黑人民權運動結合在一起的反戰運動南非戰爭的原型是現實中的越戰。或許戰爭確實改變了什麼。

三總統之年

我們認為以下事實是不言而喻的,即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美國獨立宣言》

1964年的美利堅合眾國,風雨飄搖,遭遇著自從二戰戰敗以來最大的危機。

1960年的總統大選中,共和民主黨的候選人理察·尼克森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對手——國家進步黨的斯特羅姆·瑟蒙德。然而,他獲勝的手段似乎並沒有那麼光彩。開局時尼克森已經把大選作弊和中庸之道的國策給點好了

轟轟烈烈的黑人民權運動隨著馬丁·路德·金博士「我有一個夢想」的呼聲而愈發高昂,而尼克森總統選擇了作壁上觀。但事情無法這麼永遠地拖下去,反對激進運動的總統究竟是屈從於甘迺迪副總統和進步派,選擇通過民權法案,或是執行他的小九九,否決民權法案呢?無論如何,這都將對美國的未來生態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這其後,隨著時間進行,尼克森總統在1960年使用的一些不那麼光彩的手段終將因為種種原因而浮上檯面……就如同OTL一樣,這位聰明絕頂的總統面對參議院幾乎必定會通過的彈劾案選擇了辭職,副總統約翰·甘迺迪繼任。然而,甘迺迪總統僅僅擔任了大約30天,還沒來得及修復尼克森留下的傷痕,就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慘遭刺殺無論如何JFK都逃不過死在達拉斯的命運,太慘了。眾議院議長約翰·麥科馬克,一個波士頓搬磚工人的兒子,莫名其妙地就坐進了橢圓形辦公室。臨時總統可以選擇赦免尼克森,努力挽回他的遺產,或是將這位前總統徹底拋在身後。無論如何,他的行為都會影響共和民主黨的形象,決定她是能夠繼續堅守,或是把第一位國家進步黨總統送進白宮。

TNO世界線里由於沒有天降偉人小羅斯福開創自由派民主黨人占主導的第五黨系,所以幾乎所有共民黨人的黨派和OTL都是反過來的

196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可選的四位候選人以及簡介
  • 林登·B·詹森(共民黨共和派,自由民主主義)

TNO的所有候選人中唯一一位OTL總統。這位出身貧寒的德克薩斯州教師、參議院的國王、共和民主黨的締造者之一,在華府浮沉二十載後終於坐上了這個國家的最高職位。正如OTL中一樣,他將開始大展宏圖,試圖從民權、教育、環保、醫療和扶貧五個角度重拳出擊,一勞永逸地治癒自從大蕭條以來美國社會一直在潰爛的傷口。這一系列的激進自由主義改革被統稱為「偉大社會計劃」。然而,正如OTL一樣,過於激進的改革會遭到NPP、民主黨,甚至是共和黨本黨的反對,以及與此同時,全球的衝突可能被迫將美國重新拉回戰場。

  • 華萊士·F·本內特(共民黨民主派,保守民主主義)

這位猶他州摩門教徒的當選震驚了世界,因為他是自從戰後遭遇近乎滅黨的危機後第一位被選入白宮的民主黨人。

本內特是一個傳統的保守主義民主黨人,他的綱領是「在持續了數年的災難面前團結美國」其實就是在共民兩黨之間和稀泥。在他的任期中將會著重處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困擾了美國社會數年的民權問題,他可以選擇跟隨共和黨的提案,通過強有力的民權法案,也可以跟隨他的本家民主黨,只是做個樣子就足夠了,又或者可以做本內特總統最擅長的事情:和稀泥,採取折中手段;第二件事則是經濟改革,本內特政府將專注於推行白銀法案,建立金本位,並且與自由國家組織的其他成員一起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 羅伯特·F·甘迺迪(NPP中間派,社會民主主義)

如果尼克森選擇了否決民權法案,對共和民主黨感到幻滅的進步派就會叛逃到國家進步黨,這其中甚至包括了慘遭刺殺的民主黨總統約翰·甘迺迪的親弟弟羅伯特。

RFK的改革是四位總統中最激進的,只有他能把民權法案點到「激進的民權立法」的程度上文的LBJ最多點到「強有力的民權立法」。這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理想主義總統也會開展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自由主義改革,包括民權、社會保障和工會改革。然而,改革邁的步子太大,往往不會有什麼好處……

如果改革過於激進,以至於RFK在南方白人和保守派的眼中成了「右派的永恆敵人」的話,總統可能會像歷史上一樣被刺殺,然後種族隔離瘋子斯特羅姆·瑟蒙德會上台,摧毀RFK的所有遺產

  • 喬治·華萊士(NPP極右派,威權民主主義)

如果尼克森選擇了通過民權法案,那麼右轉的國家進步黨將會提名阿拉巴馬州長喬治·華萊士為總統候選人。就是阿甘正傳里擋校門的那個州長。他的副總統是柯蒂斯·李梅,OTL東京燒烤的作者,跟歷史上一樣

作為一位真正的南方紳士,華萊士衝破了共和民主黨的重重堵截,在投票率最低的一次總統選舉中以最懸殊的選舉人團票成功入主了白宮。

華萊士的總統任期中只有一個重心:廢除民權法案,其他的所有立法與行政命令都只不過是廢除民權法案所必須經過的手段罷了。

如果華萊士堅持瞎搞,他可能會被彈劾,副總統李梅接班後會頂著NPP極右派的壓力通過民權法案。華萊士也可以選擇拒絕執行種族隔離方針,這樣的話NPP右派會愈發激進化。

1968年可選的總統候選人為民主黨的「保守先生」巴里·戈德華特、共和黨的航天英雄約翰·格倫、NPP中間派的民主社會主義作家麥可·哈靈頓以及NPP極右派的激進鷹派女政治家瑪格麗特·蔡司·史密斯,全都有完整的內容;1972年可選的總統候選人為民主黨的冷酷實用主義者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共和黨的和平鬥士喬治·麥戈文、NPP中間派的領頭羊亨利·傑克遜、NPP極右派的女政治家珍妮·柯克派屈克,以及NPP極左派的格斯·霍爾和NPP約基派的弗朗西斯·帕克·約基。最後兩位當選對美國算是Bad End,她會失去「自由的最後堡壘」國家精神。

心跳心跳翼贊會

人們鎮定地站在天台邊,等著一個個跳下去。
——一名東京股票職員

1962年的東京,統治著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帝國、擁有著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經濟繁榮、被帝國軍隊所解放的亞洲百姓們沐浴在天皇陛下的榮光下,無不感到歡欣鼓舞……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戰後,東條英機被木戶幸一和井野碩哉推翻並且被處死了。隨後木戶就任首相,然而其過於激進的改革措施使得軍隊不遺餘力地把木戶給趕下了台。保守派的井野上台,吸取了木戶失敗的經驗,新政府對軍隊非常友好,縱容了軍隊在帝國本土和殖民地的腐敗和暴行,以換取軍隊支持政府主要是陸軍,TNO里IJN形象比IJA好了不少。在井野的任期中,腐敗蔓延,賄賂橫行,財閥和政府勾結一氣,而井野只是勉強維持著紙牌屋的不倒塌。

然而,一起普通的謀殺案,在層層抽絲剝繭之後,最終將把矛頭指向了軍隊與四大財閥之一的安田。醜聞暴露之後,安田的股價暴跌,井野首相也因此而被迫辭職,國會進入了空位期。儘管天皇任命的愛知首相暫且組成了這麼一個新內閣,但這場權力的遊戲的參賽者們都知道,這只不過是遊戲的一場新階段而已。最終,一位候選人將通過精妙的政治手腕排除異己、廣結盟友,成功問鼎新一任的首相之位。

目前實裝了的三位首相候選人以及簡介
  • 高木惣吉(自由派,威權民主主義)

高木的支持者有兩大部分,一個是學運,另一個是這位海軍將領曾經服役過的日本海軍。高木的政策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進行反腐,他可以選擇大力反腐,也可以選擇有目標的反腐。第二部分是經濟改革,日本仍然處於戰時經濟體制,高木的目的是使得經濟重新自由化、民事化。其他的政策還包括社會正常化和廢除優生法律等等。作為前海軍提督,高木也會不遺餘力地打擊陸軍的腐敗海軍兄弟當然維持現狀了

他的國會機制有BUG,貴族院支持會無限自由落體,下議院也無法增加支持,所以目前版本不建議遊玩

  • 池田正之輔(保守派,法西斯主義)

池田是一名堅定地保守主義者,受到前首相井野的派閥的大力支持。池田的政策圍繞著「保護國體」展開,並且致力於改善井野時代無處不在的腐敗問題、重建公眾對保守主義的信心。作為井野的繼承人,池田對軍隊也是相當友好。

  • 賀屋興宣(革新派,民族社會主義)

賀屋興宣喜歡數字,對於人民,他不置可否。作為翼贊會裡革新官僚派的領袖,賀屋的目標是把日本打造成一個「國家為了經濟,經濟為了國家」的體制。然而,賀屋也看到了前輩木戶是怎樣被陸軍不遺餘力地打倒了的,所以他的政策會極度偏向陸軍。

一般AI的賀屋點完第一條國策樹就會被高木政變下台

開發日誌中還提到了內大臣木戶幸一、前首相近衛文麿和OTL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三位首相候選人,但遊戲中並未實裝

然而,無論是哪一位首相掌權,都要面對一場可能使得整個日本和共榮圈萬劫不復的陰謀……

石油危機

人民不想要虛華的辭藻,他們想要聽到戰鬥的號角——決定命運之戰。
——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

自古以來,中東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即使軸心國獲勝改變了世界線也不例外。這裡有著世界上最複雜的宗教、民族與政治局勢,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基地。

在二戰之後,義大利帝國奪取了曾經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的中東的廣闊土地,然而這片土地根本就是一個火藥桶,只要一點點的火星就足夠引燃。

從葉門開始,夢想著泛阿拉伯統一的革命志士們在全中東範圍內發起了一場接著一場的起義,而最終的結果將影響到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產油基地以及美德日三大超級大國的博弈的結局。

中東各國的相關劇情
  • 黎凡特

二戰結束後,聖地劃歸了義大利的管制之下。然而這片土地從來就不安穩。義大利當局也想趕緊把當地的不穩定局勢處理完然後跑路。三頭同盟分崩離析之後,民族主義情緒甚上的土耳其將會進攻意屬黎凡特,戰爭的結局將影響黎凡特的命運。

如果土耳其勝出,那麼極端猶太人組織「萊希」(民族社會主義)或者極端阿拉伯人組織巴解陣(極端民族主義)將會席捲黎凡特,讓聖地血流成河。

如果義大利贏得了意土戰爭,那麼根據義大利當局打擊恐怖組織以及和當地勢力協商的情況,分別有五種不同的可能:

義大利當局沒能維持住穩定,猶太人民兵組織「伊爾貢」(威權民主主義)或者阿拉伯共產主義民兵組織「阿民運」(威權社會主義)入主黎凡特。

義大利當局成功維持住了穩定,並把權力移交給了當地的猶太人首領建立以色列國(專制主義),或者把權力移交給了海珊家族建立黎凡特王國(專制主義),試圖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平共處。

義大利當局決定分割黎凡特,讓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約旦分別獨立建國,而聖城耶路撒冷由義大利派人管轄。

  • 埃及

埃及在二戰後同樣落入了義大利的勢力範圍中。吃喝嫖賭的國王法魯剋死後是勃艮第派人殺的,義大利當局派人組成的攝政議會接管了埃及王國。

當葉門起義爆發之後,埃及的革命者們將會掀起另一場起義,領導人是OTL的埃及革命者、總統納賽爾(威權社會主義)。與此同時,沙特王朝支持的穆斯林兄弟會(極端民族主義)也將揭竿而起。

往昔法老們曾在此樹立偉岸的奇蹟,而如今此地將再次主導地中海的命運。

美國的外交文本中將納賽爾的埃及革命指揮委員會視為泛阿拉伯主義者的領袖,疑似是欽定納賽爾贏得了埃及內戰

  • 葉門

同樣是義大利勢力範圍中的一員,葉門是中東火藥桶中第一個被點燃的。革命者們將會推翻腐朽的王室,建立阿拉伯葉門共和國(現實中的北葉門)。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乘勝追擊,向著北方的沙特王朝發起進攻。屆時,他們將宣稱自己為「阿拉伯共和國」。

  •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之一,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的守護者,是為數不多的沒有被超級大國和義大利的觸手所觸及到的國家。

然而,泛阿拉伯主義者的起義嚴重威脅到了沙特的利益,南方的葉門甚至會武裝入侵沙烏地阿拉伯。它一方面要明哲保身,一方面還要冷靜地下著與義大利、美國和日本的大棋來爭取他們的支持。

  • 伊拉克

(待補充)

  • 伊朗

(待補充)

當泛阿拉伯主義者的起義塵埃落定之後,革命勝利的阿拉伯國家將會試圖團結一致,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在石油危機期間,中東也會成為美德日三個超級大國與地區霸主義大利的角力場。其中德國無論如何都會支持泛阿拉伯主義者。如果義大利民主化並加入OFN或共榮圈,那麼對應的超級大國將協助義大利鎮壓泛阿拉伯主義者的起義。如果義大利沒有與某個超級大國結盟,那麼美國和日本可以選擇支持沙特王朝或是支持泛阿拉伯主義者。

戴笠大陰謀

四海之內皆兄弟,緣何風雨亂人間?
——明治天皇

一場微不足道的調查最終卻將一起驚天陰謀勾出水面,一場撲朔迷離的調查最終又將日本引入瘋狂與崩潰。

一旦老將與愛馬疾奔而去,昭和的妖怪便將粉墨登場;在因果輪迴的魔圈中,南京與東京的命運無甚不同。

其實戴老闆早在57年就死在抽菸喝酒燙頭上了[27],整個事件全是日本人自己搞出來嚇唬自己人的

簡略過程
Round I

整個大陰謀事件鏈以孫殿英的被捕為開始。在改組國民政府抗議過後,南京憲兵隊向內閣報告稱孫殿英只是某個大事件中的一小部分(此時開始出現獨走度)。隨後內閣就會組建調查團專門調查此事。

證據有七種:

紅:憲兵隊為偵探提供了軍統的來往密報;

橙:憲兵隊提供的密報是他們自己編的

黃:在承德的突襲繳獲了軍統的文件

綠:上海發現了軍統活動

棕:美國遠征軍海軍上將邁爾斯已死

藍:四川民兵活動與戴笠無關

紫:邁爾斯沒有跟隨遠征軍撤離中國,他留在了中國

其中一些證據需要其他證據支撐才能發現。

調查路線有五種:(1)回到重慶、(2)美國遠征軍記錄、(3)戴笠本人、(4)南京憲兵隊、(5)國內陸海軍

(1)回到重慶必定得到黃,視選擇不趕人,拿酒往死了灌中國特工與中國是否干預看能否得到藍,若中國干預且已經有橙的話選擇正確有50%機率直接發現真相

(2)美國遠征軍記錄選擇正確不調查飛機,找在美國的神級調查員偷資料必定得到紫,若有紅則可以得到綠與棕

(3)戴笠線直接通向真相,但需要收集齊綠、紅、黃、棕、橙五個證據最終選項里立即逮捕的話會被憲兵隊拖時間,等待的話要過檢定,如果過了很快就會出真相

(4)南京憲兵隊若中國不干預,有紫即可獲得紅與橙;若中國干預需要有藍和紫才能獲得紅與橙

(5)陸海軍調查海軍是無辜的,若陸軍影響力超過50%則必定調查失敗,若不超過50%則在有紅情況下選擇正確可以獲得橙。陸軍馬鹿上演的劇情精彩堪比Yes,minister和第五共和國

收集齊這些之後就能發現真相進入Good End——憲兵隊借戴笠之名製造的陰謀被拆穿,叛徒被審判,清洗並絞死,帝國再度恢復穩定

中間可能會出現拖延時間的事件,一旦調查拖得過久導致獨走度滿格就會直接觸發兵變二次226又稱東京陸海軍戰車道大賽

第四組調查人員是最慘的,拖後腿的中國特工和內鬼南京憲兵隊雙重負重跑,密碼組的隊長多次破解(偽造的)密碼無果甚至嘗試起了二十四節氣,最後直接瘋掉了,退場前開天眼指認憲兵隊有問題

Round II

如果調查失敗或者拖的太久AI不會進行第一階段的調查,所以不是玩家控制的日本一定會最終獨走度爆炸進入這個階段,那麼手癢至極的日本陸軍就會復興下克上的傳統藝能,打出「天誅國賊」的口號,與海軍馬鹿合拍《二二六II》別名《三等分的東京》

死戴笠嚇瘋活日本

正確流程:

(1)靜待時機,不派警察部隊出手(選派陸軍出場結果不明——咱沒翻到對應事件——不過應該沒好下場)

(2)在陸軍部長死後直接任命參謀長補任(讓陸軍自己選空耗不少時間,最後還得把他送上去)

(3)內閣隱瞞真相(這一屆內閣是絕對保不住了,但至少能讓市民晚些下場)

然後就是大本營兵變,大和旅館開進東京灣,軍官學員起事,要員暗殺大增

輪到首相翻劇本了,忠誠派軍隊重新控制大本營,逮捕陸海軍軍官,千人審判展開——隨後,西竹一男爵將會被捲入這起事件,這位無辜的奧運健兒兼戰爭英雄的生死直接決定這場事變的結局和日本的命運。

(4)西竹一的終審過後樞密院的選擇——

吃晚飯逃避這破事:西男爵逃去皇宮請願的路上被圍殺

找昭和天皇要他赦免西竹一:概率事件,天皇直接赦免,進入Bad End;天皇拒絕,進入事件「西男爵的終末騎行」

(5)「西男爵的終末騎行」:西竹一會直接騎著天王星(西男爵的愛馬,也是其奧運會奪魁的夥伴這時候的天王星已經五十多歲了,怕不是幽靈馬)越過重重封鎖線衝到皇宮門前請求天皇赦免。

70%概率被亂槍打死,憤怒的民眾覺得軍隊是造成災難的罪魁禍首,民眾的憤怒直接把陸海軍馬鹿都壓了下去

30%概率獲得赦免——法律徹底成為一紙空文,陸軍下克上的最後一道障礙解除,進入Bad End

真相是,如上文所說,戴笠事件完全是憲兵隊所製造的陰謀。幕後黑手「昭和的妖怪」岸信介(安倍晉三的外公)用了幾年完成了對憲兵隊和IJA的腐化,讓他們放出虛假的信息在全日本境內造成恐慌,削弱政府的穩定性,以此給自己創造奪權的機會。當陸軍成功地如上文所示炮製了二二六2.0之後,暴走的IJA會殺死現首相、陸相、前首相近衛、內大臣木戶等等一系列政要,而忠誠的IJN因為被遠調無法回京勤王。帝國議會裡,議員被像豬一樣拖出來殺掉,整個國會被血海所淹沒,就連昭和天皇都無力阻止這一切。最終,樞密院推薦了岸信介為新首相。他想要把整個共榮圈都打造成一個野蠻的比納粹還魔怔的極權政體的目標實現了,整個東亞萬劫不復。

Bad End:Order 44[28]

Order44(漢化版,事件觸發).png Order44(漢化版, 超事件).png

"Welcome to hell. We've been waiting for you."


歡迎來到地獄,我們一直都在等著你



"As the Devil of Showa sits on his throne triumphantly, an entire generation is condemned to eternal damnation, scorched for eternity under the flames of the Rising Sun!"


當昭和的妖怪勝利地坐在他的寶座上時,整整一代人都被註定了永恆的詛咒,在旭日的火焰下被永遠地灼燒!

未來開發計劃

路線圖

Tno roadmap.jpg

中文漢化來自知乎用戶ShirahaneSuoh[29]

版本目標

  • Ver 0.X
    • 已完成,即南烏拉爾四軍閥和南非Demo。
  • Ver 1.X
    • 當前版本,主要製作1962-1972十年間的內容。目前仍有一部分國家未製作國策,處於不可遊玩狀態。
    • 可能的俄羅斯二次分裂
      • 遊玩神聖俄羅斯帝國觸發並統一全俄,觸發「子夜之後」或控制台輸入event RUS.6666就可以提前看到第二次俄羅斯軍閥分裂。
      • 與開局(T1軍閥)略有不同,炸出來的勢力幾乎都是專制主義,奧莫倫仍然有神父亞歷山大·緬。T2軍閥的領導人,旗幟和理念都有所變化。
  • Ver 2.X
    • 主要製作1972-1982之間十年的內容。在原本的欽定世界線中,希特勒欽點了海德里希為接班人,但鮑曼贏得了內戰;朱可夫的革命陣線再統一了俄羅斯;一位共和民主黨人於1964年當選美國總統並拿下連任。日本暫無信息。根據Reddit上的一些來源,「欽定世界線」已成廢案。
    • 第二次蘇德戰爭(資料暫缺)
    • 第二次大東亞戰爭
      • 起始點是「南京峰會」事件。它本來是共榮圈內討論經濟計劃的會議,高宗武突然拍出協議要求日本歸還東北並要求其他軍閥臣服。日本有概率會慫,而辻政信的回回國大概率會與高宗武開戰。如果日本慫了就不會打大東亞戰爭而是和平解放。
      • 預設了勝利路線和失敗路線,勝利路線中,拿下東北日本就會慫,但是如果玩家作為高宗武選擇跨過鴨綠江繼續打下去,日本會進行核反擊。失敗路線的話,高宗武會在中山陵被槍決,然後中國按照省份徹底分裂。
    • 啟用冷戰機制,核威懾和相關的點數機制,如果不達標就不會發動核戰爭
  • Ver 3.X
    • 主要製作1982-1992年的內容
    • 中國與統一後俄羅斯的崛起
    • 可能作為單獨MOD發布

衍生文化

衍生Mod

作為一個知名的鋼鐵雄心4架空歷史mod,TNO有許多衍生mod,其中許多甚至在TNO僅有開發日誌放出時便開始構思、開發。與KR的衍生mod類似,其中部分mod為以TNO為基礎繼續架空的另一個架空歷史時間線,部分mod則試圖構建TNO之後的世界。其中部分mod僅僅是借鑑了TNO的美工畫風或是機制而構建自己的遊戲。

由於TNO製作及正式發布的時間均晚於KR,因此TNO的衍生mod尚不能達到KR的衍生mod的數量及完成度。這些衍生mod中大部分仍然處於開發中尚未發布(甚至開發進程已經停滯許久),或是不甚完善。以下列出關注較多、相對較有知名度的一些衍生mod。

衍生mod列表
舊秩序:歐洲未來(The Old Order:The Next Days of Europe,簡稱TOO)
假設了美國沒有加入二戰,但同盟國(以英法為主力)仍然贏得了二戰的時間線。
目前該mod已數月沒有新的開發日誌。
赤色秩序:歐亞黎明[30](The Red Order:First Days of Eurasia,簡稱TRO)
假設了在TNO世界觀基礎上,美國沒有加入二戰的歐洲戰場,但同盟國仍然贏得了二戰的時間線。
目前該mod尚處於開發中。
最終秩序:末日之後[31](The Final Order:Days After The End,簡稱TFO)
描述了TNO核戰滅世結局發生100年後的世界。
目前該mod尚處於開發中。
l'Ordre Nouveau(名稱為「新秩序」的法語翻譯。簡稱LON)
TNO畫風的KR後續(但一些設定並非與KR完全相同,如歷史人物),大致假設了打贏了二戰的極權主義者掌控的英法公社與列寧主義俄國的冷戰。
目前該mod尚處於開發中。
World on the Edge
使用TNO機制的冷戰(OTL)mod。
目前該mod尚處於開發中。
Divny Novy Mir(簡稱DNM)
大致假設了軸心國集團在其侵略擴張早期便被蘇聯全滅擊潰的時間線。內容中有許多關於TNO的neta,例如「反轉的德國與蘇聯」[32]
目前該mod尚處於開發中。
新秩序:東方紅(The New Order:East Red)
添加了東亞地區的共產主義勢力相關的國策,這個MOD最大的特點就是你可以扮演中國共產黨暴打希姆萊
目前該mod正在絕贊更新中

萌化版

覺得大祭司的頭像像野獸先輩?或是希姆萊讓你起了OOO?來試試TNO的萌化版The Moe Order:Last Episodes Of anime(萌秩序:完結撒花[33]吧!

萌化LOGO

它將為您帶來:

  • 數千張萌化的領導人和將領頭像
  • 59個萌化超事件和配套BGM
  • 450+事件配圖
  • 150+國策圖標替換
  • gui/決議圖標
  • 24套不同語言的萌娘軍隊語音

The Moe Order: Last Episodes of Anime. steamcommunity.com. Steam創意工坊. 2021-03-29. 

同人音樂

TNO亦擁有相當數量的音樂同人作品。在中國玩家圈,許多TNO同人歌曲使用了VOCALOID,多數為填詞翻唱。這其中已有3首達到了殿堂(十萬播放)。

世末歌者 TNO填詞
寬屏模式Bilibili

高宗武×mind brand
寬屏模式Bilibili

Lemon(鋼4TNO填詞)
寬屏模式Bilibili

超事件

作為TNO的特色之一,超事件這一新穎的事件形式也引起了部分玩家的關注及樂趣。一些玩家們亦模仿TNO的超事件進行了同人創作,自製出了一些TNO中不存在的超事件,如法蘭克福騷動、伊朗內戰、法國解放以及紅軍歸來等等。

這些同人超事件部分搬運至了bilibili及鋼鐵雄心4吧等地,可前去搜索觀看,此處不再詳細贅述。

有關遊戲中超事件的音樂,請見新秩序:歐洲末日/超事件音樂

參見:新秩序:歐洲末日/梗

相關頁面


注釋

  1. 零之命運. TNO漢化組的零組長的宣言.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2. 出自巴西國旗上的國家格言
  3. TNO與KR這兩個MOD的開發組關係十分友好,甚至還有聯動
  4. 人民觀察家. TNO更新日誌#6|死亡與納稅.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5. 人民觀察家. TNO更新日誌#4 |維多利亞#3 |新秩序#2 |歐洲末日#1.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19-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6. 人民觀察家. TNO開發日誌#18 |我們人民(Part-3終篇).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7. 大量借鑑自《維多利亞2
  8. 前述內容部分過時,但大體可以解釋現行版本中這些系統的運作。
  9. OTL的龍雲是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在建國前曽任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62年去世,享年78歲。
  10. OTL中的盧漢發動昆明起義,為雲南解放、西南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擔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主席,1974年5月病逝,享年79歲。
  11. 龍雲開局有16個師,高宗武有20個,但由於高宗武無法造兵或改變編制,一個龍雲的師打兩個高宗武的師完全不成問題。
  12. 迪爾旺加為南烏拉爾地區的一個軍閥土匪的首領,極為殘暴。他有一百多種死法,包括被邪教徒獻祭(殺手可能是神聖俄羅斯帝國解體後出現在鄂木斯克的「該隱兄弟會」)、在糞坑裡悶死、被太陽炮打死等等甚至還有與SCP基金會相關的內容
  13. 人民觀察家. 迪爾旺加死亡事件合集.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19-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14. 「小事件」的篇幅通常能夠達到短篇小說
  15. 教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軍事現代化、中國的最終統一。現版本已製作完成的10年遊戲內容中目前只有三個現代化。具體可見中國的開發日誌
  16. 人民觀察家. TNO開發日誌#1|維多利亞還是鋼鐵雄心?.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18-12-23. 
  17. 如果您想當戰狂可以玩邁耶或俄羅斯軍閥
  18. 比如中西伯利亞就必須先統一遠東後才能攻打西西伯利亞,還需要在1970年後才能開戰
  19. 如果使用控制台強制宣戰後進分贓會議則會跳出
  20. Mourtzouphlos. OTL的高宗武.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20-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21. 實際上TNO也並非「洗白」施佩爾。TNO中施佩爾的真面目可見於下方「德國內戰」章節
  22. 拓展資料#4|阿爾伯特·施佩爾和他的千年烏托邦. zhihu.com. 知乎專欄.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23. 與此相對,東西伯利亞的薩布林被譽為最鑒的勢力。
  24. 義大利的開發日誌
  25. 邁耶這個名字出自戈林說的一句話:「敵軍的轟炸機是飛不到魯爾區來的,如果有誰的飛機過來了,我就不叫戈林,你可以叫我邁耶(邁耶Meier是一個常見的猶太姓氏)。」​
  26. https://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Characters/TNOGermany
  27. OTL中的戴笠於1946年3月17日坐專機由青島飛往南京途中,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身亡。一說是軍統北平站站長馬漢三在其飛機上安裝了炸彈,炸彈爆炸導致了失事。
  28. neta星球大戰系列中的66號複製人協議(order 66),它使複製人士兵將絕地武士視為叛徒
  29. ShirahaneSuoh. zhihu.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30. 該mod尚無公認中文名,此為暫定名稱
  31. 該mod尚無公認中文名,此為暫定名稱
  32. 箱崎星梨花. Divny Novy Mir 世界線介紹. zhihu.com. 知乎專欄.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33. 暫譯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