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From H萌娘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Cctvdream.png
注意!该条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对阅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请各位读者和编辑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轻信条目中的叙述。我来编辑此条目!
注意!该条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对阅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请各位读者和编辑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轻信条目中的叙述。我来编辑此条目!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媒体通常简称《二舅》)是B站UP主“衣戈猜想”于2022年7月25日上传的视频,用文学性的手法讲述了自己二舅的一生。视频发布后刷屏社交平台,次日播放量即超千万,得到了许多媒体的报道主要是以新华社为首的官媒,并引发了社会热议。

该条目抢救于网络档案馆[1],创建者为星幻丶碎梦。[2]

内容[edit | edit source]

该部分文案来自于《武汉晚报》全文刊登文案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 poping(机械舞)的老太太。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

二舅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全市统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

有一天,二舅发高烧请假回家,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就成了残疾。十几岁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学校。老师们三次登门相劝,二舅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像一位断了腿的卧龙先生。

第一年,二舅拒绝下床,他不知道从哪找到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疯狂地看了一年。但二舅的腿不是伤了,而是废了,所以久病并不能成医。于是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册,从床上爬了下来,呆坐在天井里望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里来的一个木匠干活。木匠干了三天走了,二舅跟姥爷说他看会了,求姥爷去铁匠铺给自己打做木工的工具。三年来,二舅第一次走出了院门,去生产队给人做板凳,一天做两个,一个一毛钱,可以养活自己了。

如此几年,有一天,二舅照常拄着拐来到生产队,队长告诉二舅以后不用来了,生产队没了。二舅问为什么?队长说改革开放了,于是二舅开始游走在镇上的各个村子给人做木工。

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医生,他跟二舅说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二舅笑着骂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给人干活去了。

有这样一套家具多么梦幻

当年,不知道什么手续上的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辗转去了北京。很快,二舅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他的一个堂弟在北京当兵,二舅作为军人家属住进了部队,没想到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因为二舅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他不知道从哪借到了木工工具。在那个部队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给士兵们默默地做了很多的柜子和桌子。

哪个士兵会不喜欢这样的homie(老乡)呢?

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见一个老头和二舅正坐在一块泡澡,二舅的堂弟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个老头是他只见过几次的一位首长,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给二舅搓背。

后来二舅回到村里,大家都问北京怎么样?二舅说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到了两个妹妹出嫁的年纪,二舅心里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达,大姨和我妈结婚时的所有家具,每一张图纸、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玻璃、每一根装饰条、每一个螺丝、每一遍漆,都是二舅一个人完成的。

你能想象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一个山村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能拥有这样的一套家具,是多么梦幻的事情吗?

姥姥家这么穷,妹妹出嫁有这么一套家具,婆家也会高看一眼,也许就会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妹妹。你可能说我在吹牛,因为这是上海牌的家具,但你忘了这是我的二舅。二舅总有办法。什么牌子他都能给你贴上,你还要什么牌子,他还有天津牌、北京牌、香港牌,超豪华OK。

中国式家长卑微地伟大着

再后来,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

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十年前,宁宁和男朋友结婚了,20万出头的县城房子,二舅就出了十几万,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攒下来的,他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地伟大着。

二舅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说媒的高峰期。但二舅跟我说,他一直觉得他这辈子只能顾得住自己,顾不住别人了,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

二舅说谎了,当时有一个隔壁村的女人,有老公还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二人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的熟络,并很快变得过于熟络。她经常来二舅家串门,二舅也经常去找她。即便是她老公在的时候,两个孩子也很喜欢二舅。

再后来她开始作为二舅家的正式一员,出席家族的一切红白喜事,并对二舅体贴入微,把他乱糟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二舅做工回来能吃上一碗热饭,顺手把今天结的钱递给她。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她却并没有离婚。

这段感情的细节我理解不了,大姨也都记不清了,二舅则是不愿意讲,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呢?

既不是如今的“仙人跳”,也不是那个年月的“拉帮套”。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

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陈。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1万倍都没法看。

“6688组合”简直酷得要死

转眼姥姥已经88岁了,现在农村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二舅正是挣钱的好时候,他很想为自己多挣一点养老钱,将来就不用拖累宁宁,但是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

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所以在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把姥姥放到车上。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就把姥姥放到身边的小板凳上。

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酷得要死。这几年二舅木工活也不做了,全职照顾姥姥,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下午给姥姥锻炼。

每走20步就坐下歇10秒,二舅每走20步就会落后姥姥3米,赶上这3米正好需要10秒。接着走。

这么默契的走位配合,我上一次见到还是在乔丹和皮蓬身上。乔丹喜欢给皮蓬送超跑,二舅喜欢给姥姥蒸面条,再浇上点西红柿炒鸡蛋。嗯好吃的。

二舅从小对宁宁没有什么教育可言,今天的宁宁却成为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二舅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

其实很难把二舅定义为一个木匠。我在家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给村里人修好了一个插线板、一个燃气灶、一盏床头灯、一辆玩具车、一个锄头、一台洗衣机、一个水龙头,回来的路上被另一个婶子拦住,修好了她家的门锁。

还没进家门,又被另一个老头叫到家里,说电磁炉坏了。二舅到他家发现是他插线板的电源忘了打开。

可怜的老头。

回到家,又修好了一个买来的老人机和收音机。

姥姥有胃病,他就给姥姥针灸,人家嫌门楼上光秃秃的,木头不好看,二舅自己设计好了给人画上去,山顶修了座庙,所有的龙都是二舅雕的。村里没有神婆,二舅就成了算命师。

当然了,签子是自己做的,竹筒是自己做的,本子是自己做的,卦是自己抄来的。

他甚至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做一把二胡。木头做胡身,电话线铜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钓鱼线做弓卯。我们这没有蟒蛇,他就上山抓了几条双斑锦拼成一张琴皮。

你看二舅总有办法。

很想给你们看看那把有模有样的二胡。可惜十几年前,姥姥让我的傻子弟弟拿二胡当锄头,让娃给玩坏了。

这个村子里有的一切农具、家具、电器、车辆。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因为这些东西二舅也没有。不过现在智能手机也有了,宁宁买的,等他拆上几次也就会修了。

夜深了,二舅家的灯还亮着,又给谁家修东西呢?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送维修店去修,先别说得花钱,如果到镇上是三十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二舅就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村里人开玩笑叫他歪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爱这个歪子,我们离不开这个歪子。

二舅的这把烂牌打得真好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被打的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单位分的房子,国家发的退休金,悠游自适,颐养天年。隔壁村一个老头就是这样,当年学习还没二舅学习好呢。

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二舅一定会成为汪曾祺笔下父亲汪居生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得这么落魄。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

他说从来没有。

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

他在挣扎与困顿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今天二舅还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二舅的床下有一个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他摘抄的一句话: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文内小标题系武汉晚报编者所加)

争议[edit | edit source]

中国数据时代存档了一些相关争议文章[3]

笔者也写了一篇有关二舅的文章

可能存在的美化苦难[edit | edit source]

视频中描写的二舅,承受了命运的苦难,但是仍然顽强拼搏,表现出了坚强、乐观的精神,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视频的风格被评价为很像余华的《活着》。

但是,作者文学性的叙述被指美化苦难。作者并没有指责二舅的遭遇所反映的社会不公。以二舅的故事来排解“精神内耗”,只不过是靠比烂来寻求心理平衡试想一下,鲁迅先生不写《故乡》,而是写《回村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官媒不断强调“二舅”故事的“正能量”,与这些年来官媒宣传的“奋斗”思想一脉相承越是宣扬“奋斗”,越是反映了“成功”的艰难,越是显现出所谓“中国梦”的破碎。

经观察,视频下的一些评论在发出来之后立即被删除。

可能存在的讽刺和含沙射影[edit | edit source]

一部分网友认为《二舅》视频可能存在暗讽,以及作者未在视频中直接提及的想法,这些想法涉及到诸多对当局不利的内容,难以通过审查,只能用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4]

“庄敬自强”[edit | edit source]

《二舅》视频的作者在视频中明确提到了二舅的精神是“庄敬自强”,这一观点也随各路大陆官方媒体的报道而传播开来。[5]这算变相承认了国军反攻大陆成功?(笑)。

不过,7月28日,B站知识区“左翼”up主未明子指出“庄敬自强”是台湾蒋介石政府于1970年在大陆与美国的关系改善,美国政府停止对台军售的背景下提出的,后被蒋介石政府用作内宣口号,是一个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的词语,而推动《二舅》视频传播的各路大陆官媒不应该不知道[6]。目前包含在b站上发布的《二舅》视频中包含“庄敬自强”的视频片段均已遭删除考虑到衣戈猜想是高中历史老师,这个视频很有可能真的是在冲塔(悲)。

事件后续[edit | edit source]

视频发布后次日,视频播放量就已超过1000万,作者“衣戈猜想”与新华社联合发布了一个采访视频。他说:“我觉得大家拿我和《活着》比,就确实是对余华老师的一个侮辱……我这些东西都是雕虫小技。”“我视频想表达的意思是,你治愈了,你跟自己和解了之后,接下来你应该接着跟这个世界干才对。就即使是拿了一把烂牌也要把它打好。”[7]

7月27日《齐鲁晚报》以整版刊登了作者的专访。他说:“二舅只是短暂地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根治自己心理上的顽疾,这种‘精神内耗’最后还是得靠自己。”他说,有好几个编剧、导演来找他,想把二舅的故事拍成电影,但他拒绝。”[8]

7月27日,作者在网上说,因为太多人知道二舅,所以已经让宁宁开车把二舅和姥姥接走了。

作者简介[edit | edit source]

作者“衣戈猜想”,真名叫唐浩,唐浩于2013年起在北京某私立高中担任高中历史授课老师,2016年加入北京新东方,2018进入猿辅导,直至2021年离开教培行业。[9]他的教学风格生动灵活、幽默风趣,擅长把枯燥晦涩的知识翻译成学生通俗易懂的话语,在学生中声望很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