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任何言辞和行为都要注意符合社会主流舆论与意识形态,或是政府规定的情形。
在使用中“政治正确”含有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社会上对遵守某一种意识形态的过分要求限制了言论自由。对政治正确的要求一般有社会舆论压力和政府强制执行两种。
简介[edit | edit source]
政治正确可以按其字面上的意义被使用,即“在政治上的正确”。而当今流行的这一意涵出现于一九八零年代美国保守派对新左派的批评中,此处的“政治”是指社会对少数社会群体利益保护的矫枉过正,以至于侵犯到多数群体利益的现象。如不能对少数族裔、性别、性取向、宗教人士,和残疾人士使用冒犯性语言,和作出冒犯性行为。
除了对少数群体利益的保护之外,其它一些被普遍认为正确的话题,如全球变暖、动物保护、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态度等,也可以成为政治正确的题材。
除了对文化上矫枉过正的批评,政治正确还可以延伸出通常在专制国家,执政团体要求全社会必须对自己效忠,并遵守其意识形态的含义。
由于传媒的发展,政治正确在21世纪后愈发被使用者重视,以此反对世界各地许多因违背”政治正确“而遭到的批判、抵制甚至封杀。
不同国家的政治正确[edit | edit source]
由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政治正确在不同的国家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有时甚至完全相反。
- 欧美地区的政治正确多与社会少数群体有关,近年来欧美的影视创作在政治正确的影响下往往刻意加入女权意识、多元民族和LGBT的要素。有时欧美国家也会出现把涉及到色情、血腥暴力、种族矛盾和宗教等敏感要素的日本acg作品的内容刻意修改的情形。
- 在亚洲,历史上曾经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和韩国,对当今日本文艺作品的题材往往抱有戒心,只要其中出现疑似支持或同情军国主义的要素就会引起炎上。如我的英雄学院志贺丸太事件。台湾和韩国在历史上也曾把日本acg作品中涉及日本文化的要素修改成符合本国国情的内容,直到民主化后才将相关作品里的文化要素还原。
- 在台湾、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威胁论盛行。甚至有记者表示在涉及中国的稿件中,不加入批评的要素都无法通过,或只能受到极少的关注度。所以一些媒体也经常进行自我审查,以迎合国情。
- 在波兰等东欧国家,由于受到前苏联修正主义长期以来的压迫,右翼思潮和反共主义盛行,官方刻意引导去苏联化/去左翼化的行动左翼PTSD,并以此巩固自身的右翼保守主义政策,其代表即为波兰的PiS党。
- 在中国大陆,社会舆论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稳定与执政合法性紧密相连,只要社会上的文艺作品中出现对于现政权、官方意识形态及其政策(民族主义、中国特色
社会修正主义、改革开放)不利的内容时,就极有可能遭到政府封杀或是五毛和小粉红的抨击。
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和文化管制的升级,对于国内外娱乐产业的意识形态,从经济上施加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许多外国公司在没有中国资本加入的情况下也会刻意修改部分内容以迎合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从而进入中国市场。
- 在中国大陆,由于历史路径、文化与政治传统、集体记忆、国际环境等因素,民族与领土主权上的大一统理论在官方层面上视为红线,对该理论提出质疑的行为(如左翼的民族自决论,右翼的联邦解体论),将会受到批判或涉嫌触犯法律。
- 在纳粹德国和旧日本帝国时期,禁止发表对元首/天皇不敬的言论、反战言论和共产主义言论也是一种政治正确。违者将被处以下至罚款,上至处死的惩罚。
行使政治正确的方法[edit | edit source]
政治领域[edit | edit source]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政治正确在不同国家的行使方式有很大差异。
- 在民主国家,做出违反政治正确的言行同样将面临风险,不过多来自于民间。例如在美国,《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保公民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理论上公民可以自由发表种族主义、恐同、乃至纳粹主义的言论,政府无权干涉或逮捕,一般也不会因此获罪,但仍然会付出社会责任,如被公司解雇、被噤声、被房东赶出房子
、被CIA特工移除等。不过,在部分国家的特定历史阶段情况不然,例如冷战时期美国在反共主义作为政治正确的环境下实行麦卡锡主义政策,被指左翼同情的言行会被受到指控甚至被定罪监禁。此外,现今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部分国家的政府政府仍然可以对特定话题直接追究责任,例如在德国,如果发表纳粹主义的言论,将会涉嫌违法或犯罪。
- 在专制国家,政治正确是民众言行必须遵守的准则,政府会对违反政治正确的言行直接进行追究,使违反政治正确者面临训诫、罚款、牢狱之灾甚至生命危险我们怀念他们。
- 在当代中国,除了需要付出社会责任(如被单位/学校开除),还可能会被喝茶(约谈)、拘留、或以“寻衅滋事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罪名被判处最长可达数十年的监禁。
- 在沙皇俄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可能会被判处“流放”或“苦役”并被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或遭到枪决。
- 在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保守主义国家,可能会被处以“石刑”——即乱石砸死。
文化领域[edit | edit source]
- 无理的马赛克、黑幕和消音,篡改原意的翻译,甚至是直接删减(如B站对番剧的阉割、韩国对日本作品的删改)
- 一些作品出现明显违背原作的改编。
- 强行宣传某一价值观或“正能量“。(如近年来历年央视春晚的小品以及政治课)
- 各地
文化( )部门的封杀以及越来越严苛的审查。(可参见2015年中国大陆网络产品黑名单 、先审后播)
- 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特殊名词(如中国大陆的媒体,凡是报导两岸新闻时,都将中华民国各级官署和官职加引号或改变称呼,如“总统府”、“立法委员”、“行政院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分别称为“领导人办公室”、“民意代表”、“行政机构负责人”、“内政部门负责人”、“防务部门负责人”,以表示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合法性。
朝鲜和冷战时期韩国的官方媒体(如劳动新闻、朝鲜中央电视台、KTV)凡是提到对方时,也一律将其称之为“叛乱集团”或“南/北傀儡政权”)
- 对部分网站的屏蔽(如在中国大陆无法访问推特、谷歌、油管、H萌娘,越南、俄罗斯也封禁了部分对其政权不利的网站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部分国家凡影视、游戏作品必有代表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的角色出场,甚至一些明显与时代环境不符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适应政治正确的做法[edit | edit source]
- 对用语中立化、非冒犯化、包容化的自我审查。
- 美国黑人——非裔美国人
- 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
- 瞎子——盲人
- 聋子/哑巴——聋哑人
- 基佬——同性恋者
- 人妖——双性人
- 妓女——失足妇女
- XX兄弟们——XX兄弟姐妹们
- 文艺作品在一些国家专供的特殊版本。
不过也有作品反其道而行之,以对政治正确的讽刺作为卖点,比如美国政治喜剧动画《南方公园》时常讽刺西方社会,甚至中国的政治正确,如南方公园反共乳包事件。 - 适应政治正确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寻找竞争对手甚至只是看不爽的人或事的不政治正确从而将他击倒
评价[edit | edit source]
对西方的政治正确[edit | edit source]
政治正确的用语强调必须尊重某些少数群体,为了避免真实存在的或对他们造成不公正的歧视,而采用的变换另一种称呼的行为。政治正确的一个目的是用相对最“中立”的字眼及用语,防止及避免歧视或侵害任何人。
支持者认为,政治正确的用语有助于唤醒公众的无意识的偏见,使得他们可以有一个更加正式的、无偏见的语言可以称谓与大众不同的人群,而避免“伤害”他们。
反对者认为,政治正确只是在逃避问题,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且规范化使用某些用语反而会打压言论自由。
根据科学研究,爱德华·萨丕尔和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最早提出语言影响思维,因此通常用来描述人群的语言是有影响力的。虽然这个论断仍然很有争议,但是政治正确是基于这个理论的。批评政治正确的人士认为,禁止被指使用具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词语,反而会促进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思想(即“逆向歧视”)。
对中国大陆的政治正确[edit | edit source]
相较于西方的政治正确,中国的政治正确更侧重于政治合法性,即所谓的“政党正确”,换言之,做任何事(包括政治层面和非政治层面)都要保证意识形态本质符合执政党与政府的规定(所谓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意味着不同政治光谱的讨论空间被压缩,且违背此类“政治正确”的社会代价会非常之大。
此外,对于中国环境而言,究竟什么是“符合规定”,如何做到“符合规定”,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时期的规定也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这会导致民间自我审查与“猎巫运动”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