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您现在可以使用直连工具轻松访问本站 | 点此查看网站维护日志并获取更多帮助工具!
- 如果您在H萌娘上发现某些内容错误/空缺,请勇于修正/添加!编辑H萌娘其实很容易!
- 有任何意见、建议、求助都可以在 讨论版 提出!(需要登录)
- 不知道接下来该看什么?点击此处会biu~的导向优质条目一览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用语信息 | ||
本名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别号 | 大包干、包产到户、小农经济复辟 | |
总 |
稻上飞 | |
主要人员 | 何开荫、王郁昭、刘少奇 | |
标志 |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
历史
前奏
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四日,陈永贵就农村工作向毛泽东提出建议,主张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应迅速由生产队向大队过渡,实行大寨“政治挂帅”的“标准工分”,缩小“农村现有差别”。
九月三日,毛泽东批示:“小平同志:此件(指陈永贵的建议)请阅。请考虑一下,此件是否可以印发政治局同志,并在政治局讨论一次。”九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九日,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
九月二十七日和十月四日,邓小平两次在会上插话表示同意过渡,并认为快过渡比慢过渡好,还说分田单干“不难解决”
9月27日在谈到以小队为核算单位向大队核算单位过渡问题时,邓小平表示: 有两条:第一条,指导思想要有意识的向这个方向引导,向这个方向前进。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以后还要逐步过渡到公社所有制,真正实现一大二公。第二条,步骤可以各有不同,要稳一点。
XX农村单干的占15%-20%,那80%里头还有好多的存在问题,但有多有少,程度不同。农村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个对,这实际上也是整党的环节,整顿干部队伍的环节。 农村不要只看到15%、20%,真正方针明确,方法对头,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很快就能转变。而且一定能带动农业生产,解决并不难。这半年是见效的。因为我们有二十几年的群众基础,群众拥护,干部、群众都有两方面的经验。
10月4日当谈到基本核算单位由小队过渡到大队,搞的时间不宜拖得过长时邓小平说:这是对的,拖长了,波动大。关于所有制问题,主要写得不够明确。应把肯定方向,肯定指导思想放在主要地位。两三年并不长,两三年能够过渡,就很了不起噢。 我们农业是比较有基础的。现在提的七个“自”,加上分田到户,八个“自”,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风一正,群众一讨论,把领导班子问题一解决,这些问题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
十月八日,按照邓小平的意见,座谈会写出《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意见(送审稿)》上报毛泽东,《意 见》提出“从现在起,可以考虑大体上在今后5年或者稍长一点时间内,基本上过渡到大队核算”,“用3年或者稍长一点时间,集中做好准备,使条件更加成熟,并认真总结已有大队核算单位的经验,然后在一两年内分期分批完成。”
毛泽东最终没有批发这个文件,陈永贵的意见被搁置。
高潮
一九七七年,邓小平重新上台以后,开始着手改革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制度。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安徽省委制定《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
二月三日,人民日报以《一份省委文件的的诞生》为题报道了安徽省委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经验。
三月二十八日,邓小平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谈话时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这方面,要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奖金制度要恢复。稿费制度也要恢复。总的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
十二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讨论农业方针问题时,揭露和和批评了农业战绩上一些“左”倾错误的表现,对《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作了重大修改。会议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其中规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适合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不允许任意改变,搞所谓‘穷过渡’。”强调了按劳分配的物质利益原则,批评了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还宣布今后不准把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当成资本主义来批。
1978年,安徽省遭遇特大旱灾。1978年11月24日,由于生计难以维持,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开端的重要历史见证。
1979年秋,中共滁县地委在凤阳县召开三级干部会,参观包干到组的岳林大队、后杨生产队,此外王郁昭还组织县委书记及地区各部委科局以上干部到小岗生产队,召开现场会。 1979年,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有12户生产的粮食超过了万斤,油料产量超过了自开展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社员收入比上年增长了6倍。自1957年起,小岗生产队首次向国家交售粮食及油料,分别超额6倍及80倍。邓小平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1980年初,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王郁昭在会上作《顺应民心,积极引导》发言,提出要给“大包干”报户口,承认其为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形式。万里对此积极支持,大包干责任制在安徽省放开。
一九八0年四月九日,人民日报日报发表文章《联系联系产量责任制好处很多》。 文章指出,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即包产到户)是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一种形式,是在生产队统一领导下实行包产的个人岗位责任制。 文章说,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是1977年秋从安徽、四川开始的。当时,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这个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加快了秋种进度。在借地在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群众创造的这些试点,不到三个月,全省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发展到41000多个,约占生产队总数的15,2%。与此同时,四川省委在农业方面,也实行了“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将农民的自留地扩大到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并且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这就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试验。
这是中央领导人发出的要在全国搞“包产到户”的新信息。
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五届人大常委第十五次会议,任命万里副总理兼任国家农业委员会主任,免去王任重的国家农业委员会主任职务。
这意味着“包产到户”的主张代替了“队为基础”的主张。
九月二十七日,中央印发了这次次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指出,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不同形式,不可拘泥于一种形式,搞一刀切;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措施,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十月十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一九八三年,12702个人民公社被解体;
一九八四年,39830个人民公社被解体;
一九八五年,249个人民公社被解体;
至此,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已不复存在。[1]
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户应向国家上交的定购粮和集体经济组织提留的粮款等义务同承包土地的权利联系起来;把发包方应为承包方提供的各种服务明确起来。承包制与人民公社的最大分别就是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国家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即所谓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这措施改变由之前集体管理的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并且转为一个一户的农户为单位,由农民自我管理和生产、分配及经营。土地仍旧归集体(国家所有)。这种情况在人民公社时代是不可能存在的。
评价
正面评价
1990年6月22日,宋平在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加强农村工作,深化农村改革》。他指出:农村改革的最初几年,由于调动了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较好地利用了长期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些问题似乎并不突出。但是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如果不加强集体的统一经营,许多事情光靠一家一户就会遇到困难。因此要做好农村改革的完善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0年就明确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后他又多次强调这个精神。我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把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以双层经营为特征的集体主义逐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包产到户在当时人民公社内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的情况下,在解决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对劳动人民积极性的损伤等方面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负面评价
包产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包产到户的体制下,虽然土地国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在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化的情况。
其次,虽然生产队在包干到户实施的初期依然存在,但其功能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生产队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由于土地的分裂,一些大型的农机具和新的增产技术措施也无法推广,集体劳动“协作力”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安徽诞生了一首反映大包干、包产到户以后农村情况的诗:“集体干分掉了,人心干死掉了,干部干瘫掉了,耕牛干死掉了,农具干毁掉了,机械干锈掉了,公房干倒掉了,大田干小掉了,科学干停掉了,公活干停掉了,教育干低掉了,贫富干大掉了。”一时间,各种舆论纷起:“万里这个家伙到底要干什么?”“什么解放思想,我看是天下大乱!”“三中全会来的政策是复辟资本主义!”“辛苦辛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总体来说,包干到户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集体经济的否定和破坏。
|
- ↑ 《邓小平的晚年之路》作者:水陆洲 十五、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