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全景实录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注意以下内容最初引自萌娘百科的已删除界面,世界观可能与H萌并不相同。内容经过双方不同人员的修改后,可能会有巨大差异。骗你的啦,实际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说QAQ
红军长征全景实录 | ||
作品原名 | 红军长征全景实录 | |
原作载体 | 小纪实类文学小说 | |
原作作者 | 张福兴、王绍军 |
《红军长征全景实录》是基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纪实类文学。
原作介绍[edit | edit source]
该书的分类索引号是I·868,属于纪实类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借助个人体验或使用历史文献,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根据视角的不同会带有作者的个人见解,也会加入少量的艺术加工,但对虚构的部分有着一定的限制。
该书籍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起点,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路上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故事。全书30余万字,其中不乏红军内部斗争的描写。书中对于委员长的描写比较脸谱化,是红军的迫害者担当。
目录[edit | edit source]
- 第一章:#龙困浅滩…………………………(1)
- 第二章:#踌躇决策…………………………(16)
- 第三章:#先遣北上…………………………(36)
- 第四章:#西征………………………………(56)
- 第五章:#离别………………………………(74)
- 第六章:#突围………………………………(95)
- 第七章:#浴血湘江…………………………(113)
- 第八章:#孤军远征…………………………(135)
- 第九章:#转兵………………………………(159)
- 第十章:#历史转折…………………………(182)
- 第十一章:#得意之笔………………………(207)
- 第十二章:#巧渡金沙江……………………(224)
- 第十三章:#穿越彝族区……………………(240)
- 第十四章:#飞渡天险………………………(254)
- 第十五章:#突破嘉陵江……………………(270)
- 第十六章:#会师夹金山……………………(285)
- 第十七章:#北上?南下?…………………(299)
- 第十八章:#草地惊变………………………(315)
- 第十九章:#到陕北…………………………(333)
- 第二十章:#南下碰壁………………………(349)
- 第二十一章:#转战湘黔滇…………………(364)
- 第二十二章:#携手北上……………………(380)
- 第二十三章:#大会师………………………(397)
龙困浅滩[edit | edit source]
- 毛泽东再次被解除了军事领导职务,被迫暂时离开红军。以后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对毛泽东的打击,而且最后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
踌躇决策[edit | edit source]
- 博古被共产国际的人讥笑为“中共中央的小伙子”,他自己也觉得太年轻,恐怕难孚众望。王明为他鼓气说:“24岁不小了,米夫当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不也是24岁吗?我们党需要你这样有朝气的年轻同志!”就这样,博古在仓促而偶然的情况下,被推上了中国共产党权力的巅峰。
先遣北上[edit | edit source]
- 派寻淮洲率红19师组成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萧克、任弼时率红6军团西征,用周恩来的话说:“一路是探路,一路是调敌。”目的都是为了策应红军主力突围转移。
- 为了扭转战局,寻淮洲亲自率部反攻,把污泥关制高点重新夺了回来,他却在战斗中腹部中弹,负了重伤不幸牺牲,年仅22岁。
西征[edit | edit source]
- 红6军团西征历时80多天,跨越白区5000多里,历经千辛万苦,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战略侦察、先遣探路的作用。
离别[edit | edit source]
- 毛泽东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我是孙悟空,是一个能跳出如来佛掌心的孙悟空。”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这一绝密计划就被赣北第四行政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交给了共产党,它促使“三人团”下决心马上实行战略转移。
- 就在谈判即将结束时,何长工、潘汉年突然街道了周恩来事先商定的密语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
突围[edit | edit source]
- 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晏道讥讽陈济棠对红军的作战行动是“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蒋介石则对其严厉斥责:“平时请饷请械备重,一旦有事,则拥兵自重。此次按兵不动,任由共匪西窜,此乃我国民革命家千秋伟业之污点。”
- 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拍拍营长曾保堂的肩膀,严肃的说:“你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在敌人主力未到达前夺取城口,使部队从这个唯一的口子突出去。保堂同志,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就交付给你们营了。”
浴血湘江[edit | edit source]
- 毛泽东建议:红军改西进为北上,避开蒋介石在潇水、湘江边用重兵设下的“天罗地网”,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在运动中寻求与敌决战,然后再打回中央苏区。如能采纳这一建议,也许红军就不用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了。
孤军远征[edit | edit source]
- 1934年11月26日,红25军在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家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
- 红25军的长征,是一次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的战略转移,历时10个月,行程9000余里,在陕甘等省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转兵[edit | edit source]
- 黎平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作斗争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成为长征胜利的起点。
历史转折[edit | edit source]
-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中央的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走自己的路”,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得意之笔[edit | edit source]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二渡赤水,连战连捷,重占遵义。蒋介石连连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 红军三渡赤水前,在进攻打鼓新场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毛泽东动了脾气:“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
- 红军四渡赤水,威逼贵阳。毛泽东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蒋介石慌了手脚,急忙调滇军前来“护驾”,又中了毛泽东的调虎离山之计。
巧渡金沙江[edit | edit source]
- 当红军正为没有云南地图而发愁时,意外缴获了龙云送给中央军的20多份十万分之一的云南地图。大家风趣地说:“三国时刘备入川,是张松献地图;现在红军入滇,则是龙云献地图。”
- 蒋介石大梦初醒,判断红军醉翁之意不在昆明,“必渡金沙江无疑”,但为时已晚。红军在刘伯承指挥下巧夺皎平渡,毛泽东赞扬说:“四川人说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会当得住龙呢?”
穿越彝族区[edit | edit source]
- 72年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72年后,蒋介石想到了石达开,毛泽东也想到了石达开,一个得意忘形,一个胸有成竹。
- 刘伯承、聂荣臻担任开路先锋,建议军委穿越彝民区,直插安顺场。这是一条崎岖难行的山路,并且必须通过一向被汉人是为畏途的彝族区,风险很大,弄不好就会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飞渡天险[edit | edit source]
- “十七人飞十七浆,一船烽火浪滔滔”。17位勇士每人1把达到,1枝冲锋枪,1枝短枪,五六个手榴弹,登上渡船,破浪击流,直向对岸扑去。
- 朱德对刘伯承说:“先遣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功劳不小啊!”刘伯承连忙摆手说:“总司令先别论功行赏,我正为这大渡河架不起桥来发愁呢!”由于安顺场不能架桥,红4军团奉命夺取泸定桥,与敌人隔河赛跑,一天飞行240里。
- 守桥的敌人高喊:“你们飞过来把!我们缴枪啦!”红军战士则回答:“不要你们的枪,只要你们的桥。”当红军夺取泸定桥后,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不是太平军,我河朱德也不是“石达开第二”,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
突破嘉陵江[edit | edit source]
- 1932年6月,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向鄂豫皖苏区发起了第四次大“围剿”。由于张国焘积极贯彻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虽然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撤出苏区。
- 红四方面军部队出击陕南,虚晃一枪,转兵西进,突破嘉陵江。这是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而采取的行动,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开始。
会师夹金山[edit | edit source]
- 当地的老百姓听说红军要过雪山,都惊愕地摇头,劝道:“大雪山,大雪山,只见有人上去,不见有人下来。”毛泽东和战士们手拉手向上攀登,不断嘱咐大家:“低着头走,不要往山上看,也不要往山下看,千万不要松手啊!”
北上?南下?[edit | edit source]
- 一天一份电报,毛泽东与张国焘商讨战略方针,分歧出露端倪。在两河口会议上,周恩来纵论“在什么地区创造新苏区”,指出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选择。而张国焘却阳奉阴违,并别有用心地单独邀请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河红3军团长彭德怀吃饭。
- 张国焘个人野心急剧膨胀,以“统一指挥”、解决“组织问题”为借口,公然向中央邀权,周恩来把红军总政委一职让给了他。
草地惊变[edit | edit source]
- 张国焘执迷不悟,竟然背着中央密电陈昌浩,令他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危急时刻,叶剑英截获张国焘的密电,交给毛泽东。毛泽东感叹:“我这半生经历的坎坷不算少,可比起来,这一段要算最艰难了!”
- 党中央率红3军和军委纵队连夜北上,向红1军靠拢,迅速脱离险境,当有人提出追击时,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都不能打!”
到陕北[edit | edit source]
- 俄界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决定的处定》,但毛泽东不同意开除他的党籍,说:你开除他的党籍,以后就不好见面了。会后,红军继续北上,一举突破腊子口。聂荣臻评价说:“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 在哈达铺这个小镇上,毛泽东看到了久违的报纸。正是从这一张报纸上,他得知陕北还有一大批苏区,有相当数量的红军,有传奇式的人物刘志丹,当即决定到陕北去,同刘志丹会师。
南下碰壁[edit | edit source]
- 张国焘另立“中央”,公然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朱德表态: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转战湘黔滇[edit | edit source]
- 进入乌蒙山区,红2、6军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搞得敌人晕头转向,“踢死黔军,踩死滇军,打死滇军,托死中央军”的标语随处可见。毛泽东赞扬说:你们2、6军团在乌蒙山里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让你们转出来了嘛!
携手北上[edit | edit source]
- 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前,徐向前教育部队说:“上次我们和老大哥的关系没搞好,这次可要注意呀,和老二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不然,人家就说老四太没道理了。”
大会师[edit | edit source]
-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呢?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马?”
出版信息[edit | edit source]
标题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ISBN |
---|---|---|---|
红军长征全景实录 | 解放军出版社 | 2006 | 7-5065-5210-8 |
主要参考书目[edit | edit source]
- 中央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解放军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1898——1949)》.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贺龙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 《叶剑英传》编写组:《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 朱玉:《李先念传(1909——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 徐占权、徐婧:《长征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 郭晨:《万水千山只等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 陈伯江:《跨越雄关——长征中的重大战役》,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 力平、余熙山、志咸:《红军长征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史海、陈雄:《共和国36位军事家》,长征出版社2004年版。
-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 《红六军团征战记》编写组:《红六军团征战记》,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 吕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 蔡仁照:《中国元帅聂荣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 刘秀文:《中国元帅林彪》,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于东:《血火煮江山》,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 温元麟:《长征丰碑——长征路寻胜》,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汤应武:《中国共产党重大史实考证》(第二卷),中国档案出版社
- 李涛、李海:《国民党将领看长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