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荞
基本资料 | |
姓名 | 张春桥 |
---|---|
别号 | |
年龄 | 88岁 |
生日 | 1917年2月1日 |
星座 | 水瓶座 |
萌点 | 作家、中山装、眼镜、下克上、 |
出身地区 | 山东巨野 |
逝世日期 | 2005年4月1日 |
死因 | 癌症 |
亲属或相关人 | |
永远忠于:毛泽东 “四人帮”同伴:江青、王葓芠、姚纹圆 好朋友(大嘘):陈啵哒、康笙、王莉、关枫、戚苯雨、毛䓕薪、谢芙稚 讨厌:Zhou A Line、邓晓萍、刘少绮、胡姚邦、赵梓洋 配偶:文静(原名李淑芬) |
张春荞是天朝政治人物、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人帮”成员之一张春桥(1917年2月1日-2005年4月21日)的娘化形象。
生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张春荞1917年2月1日出生于山东巨野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为张家长子,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1931年,14岁的张春荞随父来到济南,1932年至1934年在山东济南私立正谊中学读书。
1933年春,张春荞受李树慈的邀请,成为了文学社团“华蒂社”的首批成员。李树慈1967年交代了自己当年国民党复兴社分子的身份,发起华蒂社是为拉拢青年学生为复兴社提供情报,所谓“华蒂”其实是“中华法西斯蒂”的意思。据张春荞自述,她那时得知李树慈的复兴社员身份后,就停止了彼此的往来。[1]
1935年5月12日,张春荞到达上海,加入“左联”从事创作。“左联”解散后不久,在“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股文潮的斗争中,1936年3月15日,19岁张春荞以笔名“狄克”在《大晚报》副刊《火炬》发表文章《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支持周扬“国防文学”,此文遭到鲁迅的反击。《大晚报》副刊《火炬》主编崔万秋在1949年被证实为军统特务。[2]
1936年,张春荞加入了一个由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组织的中共预备党员委员会。后来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委员会解散。
1937年9月,张春荞返回济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此期间寓居在张父亲同乡赵福成家。赵福成后来被证实是复兴社特务,为特务头子秦启荣效力。[3]
1938年1月,张春荞到达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8月再次正式入党,但她自己仍把之前参加预备党员委员会算作入党时间。
1939年2月,张春荞正式转正。
1940年,张春荞赴晋察冀解放区,先后担任《晋察冀日报》和《石门日报》主编等职位。1941年7月1日,张春荞写下了《毛泽东之歌》,在之后的延安整风以及1951年,这首歌被多次批评。
1949年,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1951年升为社长,1955年1月任总编辑,把《解放日报》办得有声有色。在批判胡风期间,姚纹圆得到了张春荞的关注。
1958年大跃进开展后,张春荞发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批判等级工资制度,赞扬供给制,受到教员赞赏。
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期间协助了江青的“京剧革命”与姚纹圆批判吴晗《海瑞罢官》等运动,揭开了萌化大革命的序幕。
从1966年萌化大革命发动时起,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
1966年11月11日,张春荞到上海处理“安亭事件”,未经中央文革的指示便接受了“工总司”的条件,此举在事后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可以先斩后奏”。
1967年1月,张春荞再次受命来到上海,同姚纹圆、王葓芠制造了“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计划炮打张春荞的造反组织“红革会”也在毛泽东的授意下垮台。2月12日,张春荞返回北京,16日,张春荞打倒陈丕显的做法遭到了老领导的严厉批评,与会的其他元老也纷纷批评中央文革。当晚,张春荞、姚纹圆、王莉三人到毛泽东处汇报情况,之后毛泽东反击,元老们的行为被定性为“二月逆流”。2月18日,张春荞、姚纹圆返回上海,组建上海革命委员会,张春荞任主任。
1969年“九大”选举委员时,军委办事组的黄永胜、吴法宪等人指示一些军队代表不给江青、康笙、张春荞、姚纹圆等人投票,此后林喵集团和江青等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1970年8月庐山会议上,由于此前林喵集团与张春荞有关修宪问题争论激烈,林喵在发言中不点名地批判了张春荞,此后数天张春荞受到激烈批评。在毛泽东支持下,会议形势逆转,陈啵哒等人均遭批判。
1971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后,张春荞买了茅台酒与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举杯欢庆。“好死,开香槟喽!”
1973年8月,张春荞晋升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党内排名第八的萌娘。同年还参与了对Zhou A Line的批判运动。
1975年1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此时邓晓萍为中央军委副主席。3月,张春荞提出“反经验主义”,与江青、姚纹圆等人攻击Zhou A Line和邓晓萍搞“唯生产力论”,随后由于毛泽东的批评才作罢。12月,张春荞访问民主柬埔寨,回国时由邓晓萍迎接,但双方气氛已经非常冷淡。
1976年1月8日,Zhou A Line病逝。3月25日,《文汇报》头版出现“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报道,被普遍理解为影射“Zhou A Line要把邓晓萍扶上台”,《文汇报》这一举动诱发了大规模抗议。
抗议最终引起了“四五运动”。4月5日,张春荞当面指责邓晓萍。
9月9日,毛泽东去世,张春荞成为华聒枫、王葓芠和叶毽璎三人外仅剩的四名政治局常委之一。10月6日,华聒枫发动坏人堂事变,张春荞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
1977年7月,张春荞经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被永远开除党籍,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张春荞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法庭上,张春荞一言不发,以漠视对抗法庭。
1983年1月,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1997年12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
1998年1月,张春荞保外就医,与王葓芠同在北京复兴医院。
2005年4月21日,张春荞病故。5月10日,新华社发布了张春荞病亡的消息。
2016年,《张春桥狱中家书》在香港出版。
衍生文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与“四人帮”中的王洪文被称为“小王”相对地,张春桥有时也被称为“老张”或“桥哥”。
注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此事成了“四人帮”被捕之后官方媒体指责张春桥是“国民党特务”的证据,说“张春桥伙同国民党复兴社分子李树慈和马吉峰等人在济南发起成立法西斯蒂组织华蒂社。张春桥是华蒂社的发起人之一和‘中坚’分子,积极为华蒂社发展组织、撰写文章,进行反动宣传”。
- ↑ 1936年1月蓝苹(即江青)也曾在此刊发表文章《随笔之类》一文,谈论演员与天才的关系。此事成为“四人帮”被捕之后的“罪证”,称张春桥“服务于特务崔万秋麾下从事文化运动,化名狄克疯狂攻击鲁迅”。
- ↑ 1950年,赵福成交待他当年送了张春荞一件大衣,但“我知张,张不知我。”1976年底,“四人帮”被捕之后,赵福成改口供为受秦启荣密令关照复兴社特务张春桥。此事成了“四人帮”被捕之后官方媒体指责张春桥是“国民党特务”的证据,说“张春桥奉山东复兴社特务头子秦启荣之命,由复兴社特务赵福成掩护,伺机潜入我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