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纹圆

基本资料 | |
姓名 | 姚文元 |
---|---|
别号 | |
年龄 | 74岁 |
生日 | 1931年1月12日 |
星座 | 摩羯座 |
萌点 | 作家、中山装、下克上、 |
出身地区 | 浙江诸暨 |
逝世日期 | 2005年12月23日 |
亲属或相关人 | |
永远忠于:毛泽东 “四人帮”同伴:江青、王葓芠、张春荞 好朋友(大嘘):陈啵哒、康笙、王莉、关枫、戚苯雨、毛䓕薪、谢芙稚 讨厌:Zhou A Line、邓晓萍、刘少绮、胡姚邦、赵梓洋 配偶:金英 |
姚纹圆是天朝政治人物、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人帮”成员之一姚文元(1931年1月12日-2005年12月23日)的娘化形象。
生平[edit | edit source]
姚纹圆1931年1月12日生于浙江诸暨姚公埠,1948年7月入党,1949年后曾在中国作协、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宣传部工作。
1955年,姚纹圆发表批判胡风的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线》,引起张春荞注意。
1955年5月底,姚纹圆父亲姚蓬子由于与胡风关系密切而被逮捕审查,姚纹圆也受到影响,遭到审查。
1957年6月14日,姚纹圆在《人民日报》发表《录以备考──读报偶感》。1965年10月28日,姚纹圆署名“葛铭人”在《心理科学》发表《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向心理学家请教一个问题》。
1965年11月10日,姚纹圆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发表于上海《文汇报》,剑指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1966年5月10日,《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1]》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发表,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揭开了萌化大革命的序幕。姚纹圆因此从《解放日报》编委一跃而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再跃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
1967年,姚纹圆出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参与了上海夺权运动,后又担任了中共九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宣传组成员。1970年,姚纹圆接替倒台的陈啵哒,任《红旗》杂志总编、主管意识形态;参与组织了批林批孔和评《水浒》、“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是“池恒”等御用写作班子主管。
文革开始后,姚纹圆很少写文章,只发表过《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
1976年10月6日,姚纹圆在怀仁堂事变后被捕并被隔离审查。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葓芠、张春荞、江青、姚纹圆反党集团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姚纹圆党籍并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姚纹圆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认定为“林喵、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以“组织反革命集团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法庭的最后陈述中,姚纹圆辩称,她犯有错误或严重错误、而非反革命罪行,同林喵及其反革命罪行“挂不到一起”。
1996年10月5日,姚纹圆刑满出狱,隐居湖州和上海。1998年6月,姚纹圆提出有生之年的两个愿望:出版回忆录与重新入党。2001年9月,姚纹圆曾被准许出版近42万字的回忆录,但要送宣传部审核而不准由海外出版,最终却不了了之,有传因初稿未过审而不能如愿。上海市人民政府答应每月拨出人民币四千元津贴改善姚纹圆的生活起居,并派警卫保护。后来姚纹圆又写了一篇5万字的回忆录《回顾与反思》,并据称已付梓,但社会上并未见到该书籍。
2005年12月23日,姚纹圆病故。2006年1月6日,官方发布了一条简短的讣闻。
碑影悠悠日月里,此生永系长相忆。
碧草沉沉水寂寂,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
不改初衷常历历,年年化作同心祭。
(1933年4月28日-1996年8月19日)
姚纹圆去世后,与妻子金英合葬,墓碑上只有金英的名字,上面的3位女儿、3位女婿等全部只有名字没有姓氏。
姚纹圆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四人帮成员。
轶事[edit | edit source]
姚纹圆形象气质不佳,曾有人说他样子有点像上门收购旧书报杂志的人。地味子
衍生文化[edit | edit source]
姚文元作为作家,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以“文胆”“御用文人”的身份出现的,所提供的主要是思想武器。随着改开之后诸多社会问题陆续显现,左翼人士开始重新审视姚文元等人的思想,其中就包括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等代表作。
在岳麓书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中第18课(阅读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内“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古代遗产?”等栏目中提出了“长期以来,人民为什么会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在今天看来,‘清官思想’有什么局限性?”等问题,据推测受到了姚文元作品的影响。
人教版教材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取代岳麓版教材,其教材编写被批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思想性不强”“只是将文科生培养成官方思想的奴隶”。
与“四人帮”中的王洪文被称为“小王”相对地,姚文元有时也被称为“老姚”。
外部链接[edit | edit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