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民
用語信息 | ||
用語名稱 | 逆民 | |
其他表述 | 逆向民族主義、逆向民族主義者 | |
用語出處 | 民族主義的對位概念之一 | |
相關條目 | ○壬、反賊娘 |
逆民,是中國大陸地區的網絡用語,是「逆向民族主義」的簡稱,而逆向民族主義作為一個指向並不甚明確的概念,一般的意涵接近於外族中心主義(Xenocentrism)或親外/媚外主義。該用語也被用來指代被認為持有該種意識形態的人士。
簡介
該用語出自近年來網絡中的鍵盤政治場合。由於2016~2018年網絡上的一批反對中國政府合法性並認同自己為精神他國人的人士(具有代表性的為鍵政系惡俗中的親日派)逐漸活躍並造成了一系列公眾負面事件(如日本軍服事件),以至於「精日」現象引起了公權力層面的注意,自此「逆向民族主義」用語被製造出來以形容以「精日」為代表的解構自身民族認同並選擇其他民族認同的人士,由於這類人士之思維體系仍然處於民族主義架構內,因此得名「逆向民族主義」。
這一概念一般被認為類似「外族中心主義」,該術語與本族中心主義相反,是一種對外部民族的文化習俗的偏愛,這意味着他們會學習向目標民族一樣生活、飲食,並認同他者的文化與社會體系,而拋棄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外族中心主義是由三個可能的因素引起的:與外國有家族關係的個人,特別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反對本國政治選擇的人(美國共產黨就是一個例子,該黨一度過於理想化了蘇聯);以及接觸其他文化並變得對自身所處社會不抱希望並反抗它的人。
類別
逆向民族主義和民族主義類似,正如左翼和右翼均有和民族主義混合的意識形態一樣,逆向民族主義也有左翼和右翼的不同形態。需要注意的是,構成逆民必須包含兩個要素:解構自身的民族認同、選取新的民族認同。同時新民族認同的建構未必會從既有民族中做選擇,而是有可能自行建構概念,如「姨學」中的民族解構與建構就屬於這類情況。
左翼逆向民族主義
儘管並不多見,但左翼逆向民族主義在群體極化嚴重的社區/平台已有擴大之勢。一般而言左翼群體選擇逆向民族主義的誘因是在接觸各種意識形態持有者後對社會失去信心,認為本國的右翼保守主義狀態已達到無法被扭轉的程度且根植於「民族性」,因此需要通過投身新的民族認同以尋求個體解脫並實現其進步理想(如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托派、美國-民主社會主義/antifa等),亦有為此留學或移民者。
右翼逆向民族主義
右翼的逆向民族主義是網絡和現實中最為常見的,一般而言其成因包括在接觸他國文化後對本國文化產生質疑、不滿本國的民族主義和威權主義意識形態從而訴諸其反面因此對他國產生過於理想化的燈塔心態(如過於理想化美國,即使2016~2020年間川普政府帶有很大程度的民族主義和威權主義特徵也如此),並認為選取他國民族認同是對抗本國的一種手段,是某種意義上的公民不服從。這部分逆民中有一部分進行移民,也有一部分由於實際條件等因素留在本國。
混淆
該用語在網絡使用場合中經常會被作為攻擊對方的「帽子」話術使用,因此常與以下概念產生混淆:
- 世界主義:世界主義相信所有的人類都屬於一個基於同樣道德觀念的社群,有建立一個「世界國家或社群」的信念:對統一全人類的忠誠,要求民族間的和平與融洽,理解與相互寬容,力求通過經濟合作來消滅戰爭。
- 反民族主義(Anationalism):反民族主義反對對民族、種族、與國家等概念狹隘認同、極端捍衛的意識形態,代表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政治概念,包括「人類都是一家人」、「各民族有平等行使義務之權」等寬泛的意識形態。
- 民族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是解構主義在民族議題上進一步的產物,其認為「民族」是被建構的概念,並以此認為民族概念是虛假的、不存在差別的,沒有客觀意義、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
在近年來官方以民族主義作為合法性來源之一以及國際形勢愈發不樂觀的情形下,國族/民族主義往往被視為一種天然的防禦型意識形態,由於這些概念均反對民族主義或本族中心主義,因此經常被民族主義者認為是不切實際的侈談,從而會出現把此類概念被打為「逆民」的情況。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逆民」指責對脫離了民族主義架構的思想體系是邏輯上的無效批評,但仍要警惕其作為污名化用語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