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政治正確,是一個比較流行的涉政用語,指做任何事都要保證意識形態本質符合政府的規定。然而,究竟什麼是「符合規定」,如何做到「符合規定」,一般沒有明確的定義,不同時期的規定也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簡介
該用語最開始源自1980年代的美國,諷刺政府對弱勢族群過度保護,甚至因此無理對多數人做出限制的現象,暗示其非事實上的正確。此詞的本意是不要因為偏見而有不當的做為,然而後來也被指稱為矯枉過正,變相打壓言論自由。
而當今流行的這一意涵出現於一九八零年代美國的保守派對新左派的批評中,此處的「政治」特指自由派所推崇的政治信念。而後,這個說法得到廣泛使用。
在共產黨一黨執政的國家,政治正確是一個重要且具影響力的概念。在某些極權社會時期,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革時期,以至現時由金氏家族統治的朝鮮,「政治正確」幾乎是每位國民都需要時時注意的教條。
但此一現象在21世紀傳播媒體發達後日益嚴重,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許多因為違背「政治正確」遭到批判甚至封殺的例子。
做法
- 對中性名詞的自我審查
- 對個別地區上映特殊版本
不過也有作品反其道而行之,對此進行了尖銳的諷刺,南方公園反共乳包事件就是個著名的例子
常見產物
- 無理的馬賽克、黑幕和消音
- 明顯違背原作的改編
- 強發核心價值觀及正能量(歷年中共中央春晚的小品→_→)
- 各地焚化局的封禁(可參見2015年中國大陸網絡產品黑名單)
- 媒體的特殊報道(如在中國大陸的媒體,凡是報導兩岸新聞時,都將中華民國各級官署和官職加引號或改變稱法,如「總統府」、「立法委員」、「行政院長」、「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分別稱為「領導人辦公室」、「民意代表」、「行政機構負責人」、「內政部門負責人」、「防務部門負責人」,以表示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官方媒體(如勞動新聞、朝鮮中央電視台)凡是提到大韓民國各級官署和官職時,也一律將韓國方面稱之為「叛亂集團」或「南朝鮮傀儡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