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运动:修订间差异

H萌娘,万物皆可H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imported>Cuthead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Cuthead
无编辑摘要
第44行: 第44行: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BE%A9%E9%A6%99%E6%B8%AF 光复香港(一款电子游戏)]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BE%A9%E9%A6%99%E6%B8%AF 光复香港(一款电子游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YuRGre6AA China's Rebel City:The Hong Kong Protest]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YuRGre6AA China's Rebel City:The Hong Kong Protest]
{{政治}}
==注释与外部链接==
==注释与外部链接==
{{reflist}}
{{reflist}}
{{到维基百科|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到维基百科|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政治}}
[[分类:事件]]
[[分类:事件]]

2021年7月19日 (一) 13:33的版本

Cctvdream.png
注意!该条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对阅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请各位读者和编辑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轻信条目中的叙述。我来编辑此条目!
注意!该条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对阅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请各位读者和编辑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轻信条目中的叙述。我来编辑此条目!
Commons-emblem-issue.svg
H萌娘提醒您,此条目可能需要大幅度整改,建议新用户不要模仿此条目的格式建立新条目。 如果您清楚改善现状的方法,可以尝试帮忙改进
H萌娘提醒您,此条目可能需要大幅度整改,建议新用户不要模仿此条目的格式建立新条目。 如果您清楚改善现状的方法,可以尝试帮忙改进

反修例运动,全称“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又称反送中运动、修例风波(建制派媒体常用)、2019香港示威(外媒常用)、香港暴乱(小粉红常用)香港内战。该运动始于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9日在全香港大规模爆发(在台湾以及其他国家也陆陆续续出现声援港人的集会等),至今仍在持续,但在2020年7月后因为香港国安法的实行大幅度减弱。

该社会运动起因主要为《逃犯条例》的修订。运动的主要目标为“五大诉求”:撤回条例(已成功)、撤回香港政府的“暴动”定性、撤销所有示威者的检控、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以调查香港警察滥权等情况、实行真普选(曾为2014年雨伞革命的主要目标)。此外,根据示威者的意识形态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其他诉求(如解散或改组警队、香港自治、林郑月娥辞职等)。

反送中运动经常被内地群众误解为“香港独立运动”(实际上根本不是,只是众人为谋取权利而已),也导致支持香港示威者的人在大陆常常被人身攻击甚至被逮捕。

起因

  • 《逃犯条例》草案的修订
  • 中港矛盾的激化
  • 香港民生问题恶化
  • 更多

发展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始于2019年初,香港政府因现有制度未能将牵涉一宗台湾命案的香港男子陈同佳引渡回台受审,要求修订原有《逃犯条例》解决不能向台湾、澳门和中国大陆移交疑犯和进行法律协助的「法律缺陷」。 网民和部分传媒称之为「送中条例」,因此是次风波又称为「反送中」运动,既表示反对将逃犯直接送往中国,又以谐音借喻修订条例会将法治「送终」。

由于修订使以往中港间没有引渡的制度打破,引起社会热议。 面对质疑及反对声音,香港政府只愿意两度修改草案,惟仍称因有急切需要而力求于2019年7月立法会休会前通过,终引致6月9日过百万人上街游行,超越2003年「七一游行」50万人的纪录,并拉开了社会各界持续逾年全面抗争的序幕。

随后更曾出现2014年「雨伞革命」后首次出现群众占领道路及警方以武力清场事件、二百万人大游行,以及立法会大楼首度遭示威者占领。 期间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虽宣布撤回《逃犯条例》修订,仍无阻市民怒火,「连侬墙」及游行示威遍及各区,遭警方屡次粗暴镇压,更有抗争者感无力而以死控诉,使是次反修例风波成为香港史无前例的社会运动,亦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抗争行动终迫使北京于2020年6月以订立港港区国安法作终极铁腕镇压,被英国、美国等指斥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及「一国两制」,并对本港加以制裁,对香港整体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是次运动最大特色是蕴酿出「没有大台」的新社运形式,没有带头的组织或个人领袖,而网络社群就扮演重要角色:参与者主要透过网上讨论区如LIHKG 讨论区和Telegram等通讯软件传播和交流资讯,商讨各式行动;而各电子及网络传媒的网上Facebook直播则几乎为市民提供最钜细无遗的现场最新状况。 此模式更令示威者获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年度25位「最具影响力互联网人物」之一。

争议

主条目:香港警察相关争议 港警对媒体记者的暴力相关争议 对示威者的批评 中共疑似介入运动的争议 对境外势力干涉的指控

参见: 中美关系 第二次冷战

影响

反送中运动的爆发不仅使香港经济在2019年下半年受挫,也使香港警察的风评严重下跌(主要是因为对港警的滥权、暴力执法的指控等问题)。由于香港警察集中处理示威,导致香港社会治安变差,使更多的盗窃案、抢劫案甚至是冒警犯罪案件发生。

这场运动间接导致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赢得2020年总统大选,以及韩国瑜被罢免高雄市长。

中港矛盾在此之后继续恶化,使得香港国安法被实施、2020立法会选举被延迟一年、香港选举制度进行改革。中港两地的网民骂战变得更加常见(尤其是政治立场不同的人),骂战从内地的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到海外的推特、YouTube甚至是Pixiv都可见到。在2019年8月~10月(?),帝吧和饭圈女孩曾出征过香港的民间人权阵线和香港民族阵线的Facebook专页、连登及批踢踢实业坊,但部分网民因为实名认证等原因而被“起底”。

2019—2021年期间全球各地的许多示威运动受到香港反送中的影响(使用香港示威者的手法、利用香港示威中的装备、声援集会等)例如:2019年加泰罗尼亚独立示威、2019智利示威、2019印尼学运、2020泰国示威和2020年5月美国乔治·弗洛依德事件示威等等......

相关条目

相关文化

注释与外部链接


维基娘
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