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蛤
用語信息 | ||
用語名稱 | 膜蛤 | |
其他表述 | 膜、暴力膜、toad worship | |
用語出處 | 上古時期[1] | |
相關條目 | 長者、續命、紅衣、黑框眼鏡、 |
膜蛤是三次元天朝人民自發對蟾蜍的崇拜行為,屬於天朝的傳統文化。膜,即「膜拜」之意,蛤,即為蟾蜍。
當您閱讀到這一條目時,這一文化可能已經屬於亞文化的一種。並且在維基百科組成了維基膜法師協會。
簡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膜蛤中的膜字源於「肉(月)」+「莫」,形聲字。「月」,即「肉」,表示和肉體有關。「莫」,聲旁,上古擬音與「蟆」同音,由此推斷,「膜」的上古音也應與「蟆」同音(皆用同一聲旁),故該字應來源於「蟆」,即自古以來對蟾蜍的崇拜(因為蟾蜍可以除去農田的害蟲,對當時農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還有「金蟾招財進寶」青蛙續你一秒一說),借用已存在的字「膜」賦予其新的動詞含義——以整個肉體(或生命)進行對蟾蜍的崇拜,即「續」。目前,為了凸顯對蟾蜍的崇拜,使用時通常會在「膜」之後加上「蛤」字。
「膜」與「續」的聯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續,來自「糸」,絲(或絲綢),代表珍寶,以及「賣」,賣出,取「出」之意,含義為「繼承寶物」。本字原意為「儲存的寶物」,甲骨文為「寧+貝」,而在大篆中變成了「寧+抙+貝」,意為「用雙手(抙)接納裝有錢(貝)的儲錢罐(寧)」,即「繼承儲存的寶物」。大篆後字形變為「續」。
《說文解字》中為「餘六切」。字音來源不可考證,或與「儥」有關。雖在此字原本發音上來看,其與「膜」並無關聯,但在此字的組成部分的發音來看,糸和賣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推斷此字可能還有另外一個讀法,但其讀音最後被「儥」字的讀音取代,或為訛傳(「儥」字寫法的出現晚於該字的口語使用)。
由於元音[e]和[a]音位比較相近,「續」的讀音在發現過程中已經變為了與「膜」相同(或許「膜」的意義也來自於「續」)。隨着漢字上千年來的發展,「續」和「膜」已經演化成了意義不同的兩個字,但究其淵源,還是相通的。
另外,可以從歷史的發展進程方面來進行解讀:
- 遠古時代直到古代社會的文化發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在農業與畜牧業以及人類基本生存環境方面都需要完全依靠自然環境的好壞,在這一條件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古代文明都發展出了神明崇拜或者圖騰崇拜,而通過這些崇拜對象來祈求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物質條件,一般來說舉行這類祈求時都會舉辦隆重的儀式,這種思想即為現在所說的膜拜,而這一行為即為祭祀。
- 在當時全球範圍的人類應該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崇拜的對象也會喜歡,而且這一物品一定要比較珍貴但也不能稀少到難以收集,因此肉食便成為了獻祭不可缺少的物品,這種用肉食來祭祀膜拜對象的思想在中原地區的象形文字中便以「月」字旁來表現。而肉食是通過殺死動物或人類獲取的,我們知道,人被殺就會死,動物也是如此,這種通過使某一對象失去生命去祭祀的行為即為獻祭,通過「莫」的甲骨文可以較清晰的理解該字的意思,「失去生命」延伸為「失去」,「失去」即為「沒有」,就產生了現在「莫」的意思。
- 而「月」、「莫」合起來就為「膜」,可知「膜」與祭祀有關。祭祀的目的便是祈求膜拜對象能夠保佑在未來的較長一段時間內讓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所在的地點達到自己希望的變化,而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重複這一(祭祀)行為,如同「不充錢,你會變得更強嗎」一樣,對當時人來說,不斷的祭祀就是不斷的與膜拜對象進行
屁眼交易,而「不停」、「不斷」這類詞語在漢語中可以簡單的表述為一個「續」字,如同「續費」、「續杯」等,因此可以理解,不斷祭祀也同樣屬於一種「續」的過程,而祭祀的實質又是「膜」。綜上所述,「膜」和「續」是密不可分的。 - 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膜」,就是「續」,也就是為蟾蜍獻出生命。
膜法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上古,萬民汶弱,膜蛤之利極盈,然膜蛤之法頗難,稍事不慎,即觸天威。故唯有
慶豐年間,萌百人炸魚為業,江邊多蟲合,人皆膜之......
真·簡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膜蛤文化其實是網民對對江澤民同志的尊敬或戲謔而做出的膜仿行為,形式各種各樣,出現於各種地方,防不勝防,而且由於此行為的作死的快感歡樂而流行於貼吧等網絡論壇中。因為江澤民同志長得像蛤蟆,同時又對他有無盡的膜拜,所以稱為膜蛤。「這些人啊成天習習蛤蛤,不珍惜時間,更不珍惜生命,有些人連蛤三篇都沒有看過,就在那裏跟風亂膜…」在中國互聯網上成了一股勢力,只要在任何有關蛤蟆,華萊士,香港記者……這些關鍵詞的文章或者視頻都會有他們的身影。這個文化的盛行要感謝一個知識水平不高的香港記者張寶華,因為提一些問題激怒了長者,然後蛤就以長者的姿態對她進行了一番批判,並且欽定香港記者被欽定為跑得最快的人,在香港地區引發了一系列抗議,自此膜蛤文化開始在網絡盛行。
所以說啊,做人不能夠思想江化,甚至因為某些原因走火入膜,那還怎麼去負澤任,怎麼迎接美好的民天?
據傳江澤民本人對此持包容態度,但未見有明確記錄
發展歷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膜蛤文化的一些要素(如把江澤民比喻為蛤蟆)可能來自《大紀元時報》2005年發表的連載作品《江澤民其人》(https://www.epochtimes.com/gb/nf3154.htm )。該文化在公元2011年前後就已經在網絡上小範圍出現,但當時對這一文化現象並沒有具體命名,且因該話題的敏感性與言論掌控等原因,並沒有立即廣泛傳播。此時多以表情包、語錄以及珍貴歷史影像其中最為著名的三段影像即為現在所廣泛流傳的蛤三篇作為該文化的代表性媒介,使用這些媒介的人就是現在蛤絲的原型。
之後有為深入了解這一新興文化而對他的語言、行為、思想等方方面面進行細緻的考查與研究的人,這類人已經不拘泥於蛤絲的知識水平,一般可以稱這類人為蛤學家、澤學家,研究這一文化的學科為江學、澤學等。
一般認為膜蛤行為正式命名於公元2014年下半年,並於當年開始呈現病毒擴散式迅速傳播形成一種亞文化。
膜蛤和AB站的鬼畜全明星視頻的性質差不多,都是由一個話題性較強的大新聞引發的大規模的網絡創作,並衍生出許多梗。(但較為不同的是此話題易被蜘湖管理猿撕掉)
當然,創作也要按照基本法,由於膜蛤題材的特殊性,導致只有少量視頻作品在油管上流傳,牆內的只好悶聲大發財,主攻圖片和文字的創作。
近年來人人網在語音相冊的功能上跑得比其他SNS都快,隨之出現了一批音頻剪輯作品,有一些是直接錄自油管上的mad,其中不乏佳作。
雖然事件發生在2000年,但直到惡搞文化逐漸高漲的07年之後才開始逐漸成為廣為人知的梗。
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和高超的談笑水平賦予了這段視頻無窮無盡的挖掘潛力,玩法層出不窮,迷因經久不衰,衍生創作從D8到人人網不斷發展壯大,各路人士見着風是着雨,各顯其能,逐漸形成了一個擁有專門稱謂的網絡群體「蛤絲」。
在習近平修憲以後,中國互聯網環境的審查空前加強,膜蛤梗逐漸在牆內銷聲匿跡。在牆外,由於乳包勢力的崛起,膜蛤文化的傳播也變得每況日下。直到2022年11月30日長者去世,膜法師們開始了最後一波對膜蛤梗的回憶。以後只能+0s了T_T
主要素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三篇重要的語錄[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2000年,江澤民在中南海怒斥香港記者張寶華;
- 1999年,邁克·華萊士在北戴河訪問江澤民;
- 2009年,江澤民以前黨和國家領導人身份視察國機二院。
也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蛤三篇。
其他相關文章[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大紀元時報《江澤民其人》
- 江氏的傳記《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 其熟稔的歌曲(如《畢業歌》、《Aloha ʻOe》、《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Love Me Tender》);
- 其詩作(如《滿江紅·江上青百年誕辰祭》、《登黃山偶感》、《七律·園竹》);
- 其講話中曾引用的文章(如《葛底斯堡演說》);
- 前人詩句(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乃至其曾提及的數學問題(如密克定理中的五點共圓問題);
- 以及幾位與其傳有緋聞的女性;
- 還有膜督的一部分語錄。
以上都成為了新的材料。
風評被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看到以下風評被害的關鍵詞,基本可以將一段話認定為膜蛤,如果贊同,可以視情況評論一句+1S:有很多特徵本身並不來自於江澤民同志本身,但是被使用之後就愛屋及烏的,勾搭上了。
關鍵詞 | ||
---|---|---|
稱號物品事件地點
音樂思想
語錄《怒斥記者》相關
《視察二院》相關
《談笑風生》相關其他語錄
|
衍生 | ||||||||||||||||
---|---|---|---|---|---|---|---|---|---|---|---|---|---|---|---|---|
|
與河蟹的血斗[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由於官方一直不承認此文化的存在,並動用河蟹大軍將這個文化遏制住,不讓它擴散,並且通過網絡審查制度,開始限制了有膜蛤隱喻的文章視頻的存在,並且關閉了大量的評論區,封禁了大量的賬號。遏制住這種文化,不讓hath給長者續命。但是這樣依然擋不住膜蛤師想要摸蛤的衝動,開始在四處打游擊戰,遊走於各大視頻文章評論區,開始了新的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由評論區包圍網絡。與官方來了一場新的網絡游擊戰。但是習武帝上台以後對膜蛤文化加大了打擊力度,封禁了大量的賬號,刪除了大量的視頻文章,以及各大視頻的評論區。自從2018年登基以後,對網絡更加嚴厲管控。
所以這場鬥爭是艱苦卓絕的!河蟹勢力之強大,這是超乎人們的想像的,之前的神獸草泥馬,雖說是守住了馬勒戈壁的沃草,但是自身也是受了八成的傷,可以說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苦戰。
然而到了蛤絲這邊也仍然是一樣的,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與河蟹的血淚鬥爭史:
- 微信會戰
「江選研討會」是一個姿勢水平很高的微信自媒體公眾號,寫了許多長者趣聞,並由後續蛤絲編排成《蛤經》的一部分,並且得到了大量傳播,之後興起了一大堆相關的自媒體,膜法師開始盛行,相繼也開始了自己的傳播。《蛤經》裏面的東西讓很多人了解,提高了他們的姿勢水平,與各路人馬談笑風生,終於引起河蟹的強烈不滿,開始由之前的小打小鬧,也變成了第一次會戰,對江選研討會等一系列有關膜法的自媒體開始了狂轟亂炸,導致了大面積的自媒體關閉倒下,甚至完全河蟹,萬籟俱靜。 這讓他們不得不在取名上更加隱晦了,比如:亦可賽艇等。開始了進行地道戰,與河蟹大軍開始打游擊戰,在上帝的論持久戰中引導下與河蟹開始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 百度貼吧大劫難
隨着膜法文化的盛行,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百度貼吧,他們建立了很多膜蛤貼吧,在裏面談笑風生,氣氛和諧,姿勢水平都非常高,聊聊自己膜法水平與心得,但是這些貼吧都比較小型,而且為了游擊戰也不宜大量聚集,會給河蟹包了餃子,所以他們一般分散在比較大眾的貼吧,在裏面交叉混雜,在帖子的汪洋大海當中開始膜蛤,這樣子可以降低被封的風險。 後來河蟹於2016登陸百毒,百毒哪裏敢得罪這位大爺?於是立馬連滾帶爬的去配合,加大了網絡審查的力度,許多貼吧因此關閉,蛤絲的賬號很多也被續了。這場會戰使蛤絲損失慘重,再加上實名制的雙重打擊,使他們很難再回到戰場上。
- 微博游擊戰
在微博當中損失不算慘重,雖說也有一些膜蛤被封,但絕對沒有上百度貼吧那麼慘烈。 其中以張寶華的微博主頁,那簡直就是膜法師的聚集地,評論區裏面各種膜,文膜武膜皆有。
- b站慘案
自2015年後,河蟹在中國互聯網上勢力與日俱增,bilibili也不例外,膜法師登陸此站時,這裏過着河蟹的生活,但為了解救萬民於河蟹,於「懶羊羊擋坦克」評論與彈幕區以陸空聯擊,以「螳臂當車的歹徒」為膜本佔領此視頻,自此「膜蛤國際」在b站成功建立抗蟹根據地,走群眾路線,以評論彈幕包圍視頻,以視頻包圍首頁,在有關蛤蛙視頻下大行膜蛤,將膜蛤文化帶給了更多的人,形成一幅繁榮景象,讓膜蛤文化幾乎人人得知。但河蟹很快過來,天降大棒,封刪禁無所不用其極,弄的大量視頻和用戶賬號被封禁,要麼就是評論區關閉,史稱b站慘案。但Hath never lost hope!他們以更加隱秘的方式對抗河蟹手下的獾狸猿,比如把蛤蟆換成田雞,搜索av號,把關鍵詞拆開等。
以下各類牆內網站都被河蟹給攻佔,所以他們不得不打游擊戰。自從586上台,河蟹的數量與日俱增,管理開始越來越反覆無常,越來越橫,然而GFW與牆內用戶關係網牢牢的把他們給限制住了,所以不得不忍受河蟹之苦,只能繼續打游擊。
子文化[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膜蛤文化的變種,就像細菌一樣會變異差不多,時間久了,東西總要變。以下內容皆為《蛤經新約》的內容。
稻學文化[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主條目:稻學
稻學一詞來源於鄧曉萍在大躍進時期,大搞浮誇風,在「畝產萬斤」的稻田收穫的水稻上手舞足蹈,稻學由此得名。
膜督文化[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網友對薄熙來的一些言論模仿和調侃,現已基本消失。
膜(乳( ))熊(包)文化[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主條目:乳包
網友對習近平的做法和言論的模仿和惡搞。 具體詳見文末大家族模板。
評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圖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外部連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資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 大概是2014年之後
- ↑ 《膜蛤:一種青年亞文化的興起》. yydg.paowang.net.[失效連結]
- ↑ 小老鼠薦歌社 / 膜蛤:一種青年亞文化的興起. 中國數字時代. 2015-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