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膜
學術提示
本條目可能涉及專業術語及知識。
H萌娘對涉及專業術語和知識的內容不保證準確性和嚴謹性,內容僅供參考。
如對條目內容有疑問,請到討論頁發起討論。
學術提示
本條目可能涉及專業術語及知識。
H萌娘對涉及專業術語和知識的內容不保證準確性和嚴謹性,內容僅供參考。
如對條目內容有疑問,請到討論頁發起討論。
用語信息 | ||
部位名稱 | 處女膜 | |
學術用名 | 陰道瓣、陰道冠 | |
器官分類 | 外生殖器 | |
相關條目 | 處女、破處 |
處女膜(Hymen)是一層位於陰道口的環狀黏膜組織,包圍或部分覆蓋陰道口。
處女膜中央有一直徑為1~1.5厘米的小孔,稱為處女膜孔,形狀不一,月經可通過這一小孔排出體外。
處女膜是女陰與女性外生殖器的一部分,並且其組成與陰道類似,為女性天生固有,少數女性天生沒有處女膜。
生理結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處女膜是生物幼態持續的遺留物,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原始的泄殖腔逐漸分化為尿道、陰道和肛門。在陰道發育過程中,內陰和外陰的之間的隔閡沒有完全消失,就成了所謂的處女膜。
牛、馬、驢、豬、羊等哺乳動物一般在胎兒時期即消失,只留下一圈薄膜痕跡,而人類則明顯得多。處女膜並不是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在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才有處女膜。從身體機能可得知,處女膜是雌性未成熟前的生理組織。
處女膜在胎兒3~4個月時出現、發育、形成,一般青少年的處女膜小而厚,隨著女子身體的發育成熟,處女膜會逐漸變得大而薄,並有一定的韌性。成年女子的處女膜大約厚1至2毫米。
處女膜種類[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處女膜。啥時候出處女膜識別驗證系統
按照處女膜開孔的類型,將處女膜分成以下幾類。
- 環狀處女膜
處女膜呈環形圍繞陰道口周圍,處女膜孔位於中央,呈圓形或卵圓形。是最常見的處女膜類型,在性交之後破裂成2~3部分。
- 唇狀處女膜
處女膜為唇樣位於陰道口兩側,處女膜孔前後方向呈紡綞形開口。唇狀處女膜彈性和韌性相對較好,在性交過程中不一定會破裂,只有在比較暴力的性交過程中才撕裂出血。
- 中隔狀處女膜
處女膜呈帶狀位於陰道口中央。兩個橢圓形的處女膜孔位於處女膜兩側。此處女膜較為罕見,而且極易破裂並導致出血,跑步、騎自行車甚至深蹲都有可能撕裂。
- 半月狀處女膜
處女膜呈半月狀偏於陰道口一側,處女膜孔偏於另一側。是比較常見的處女膜類型。
- 鋸齒狀處女膜
處女膜位於陰道口周圍、開口在中央,游離緣有許多小切跡,狀如鋸齒。也稱為不規則處女膜。
- 篩狀處女膜
處女膜遍布整個陰道口,處女膜孔呈多數,散布在處女膜上。此類型非常罕見,處女膜也比較厚,黏膜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這種處女膜在初次性交時往往伴有出血與劇烈疼痛。
- 無孔處女膜
陰道口完全被處女膜封閉,沒有處女膜孔。稱作「處女膜閉鎖」,俗稱「石女」,用手分開小陰唇後無法看見陰道內部。這種處女膜一般在青春期遲遲無初潮時才發現,並伴有下腹疼痛與墜脹感,需要去醫院進行處女膜切開術去除經血塊。也有用手指直接插破的,容易造成感染
處女膜的作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阻擋細菌
在女性幼年時期,陰道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其上方有尿道口殘餘的尿液、下方有肛門的糞便,非常容易受到細菌的攻擊。處女膜是保護陰道不受污染的關鍵屏障。
- 篩選異性
處女膜具有一定的韌性,如果男性的陰莖無法突破處女膜的阻礙,也就無法進行陰道性交而懷孕實際上把龜頭按進陰道口射精也能使處女懷孕,起到了篩選體弱男性的作用,防止不良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常見誤區解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處女膜不能完全代表處女
囿於「處女」二字,處女膜不完整被廣泛誤認為是發生過初次陰道性行為的依據。事實上,包括創傷、自慰、醫學檢查、運動、發生性行為等都有可能導致處女膜的破裂,導致暫時性的出血和疼痛。
- 處女可能不會見紅
確實是初次性行為但沒有陰道流血,有可能是處女膜彈性比較好(如唇狀處女膜),也有可能是以往運動造成的破裂,甚至可能是因為男性的陰莖沒有損傷到處女膜。
- 處女膜不是「膜」
許多人認為處女膜是一層覆蓋於陰道口的完整薄膜,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實際上處女膜是一層黏膜組織,內部含有神經末梢以及毛細血管,用陰道瓣來形容較為準確。
注意[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一層瓣膜並不能作為評價人的標準,女生也無需因此自卑甚至去做所謂的處女膜修復術,這只會帶來傷害(手術意味著傷口、出血、感染、失敗、瘢痕以及重重的責任)。
- 無論男女,自重、自愛、尊敬他人才是真正的保護。
-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外部連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