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
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是2010年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重慶開放日接受記者提問,談及「打黑」問題時當即念的一句詩。原文是毛澤東於1965年5月14日為慶祝第二次核試驗成功而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七律·慶祝第二次核試驗成功》。
薄熙來當時總結髮言時說,打黑除惡他有思想準備,是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是會有不同觀點和看法,而且已經形成黑惡集團的這些人社會聯繫是很廣泛的,是有輿論能力的,我們敢於打黑,也就是說,像古人講的,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就是要有這種精神。
引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其實,這不是薄熙來第一次引用這首詩。這番發言引發網民的興趣和查考。有網民貼圖指出,「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是一本1967年7月5日由「首都大專院校紅代會」所編書籍的正標題,副標題是「記與劉少奇叛徒集團英勇鬥爭30年的韓培義同志」。
2010年重慶政法界新春座談會上,薄熙來就說:
原文[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七律·慶祝第二次核試驗成功》
長空又放核紅雲,怒吼揮拳顯巨身。
橫眉南天震虎口,寄心北海躍龍門。
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狂魔讓寸分。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已有後來人。
作者爭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部分觀點認為,此詩的原作者是陳明遠。
陳明遠,40年代出生於重慶,後隨家父到南京、上海念書。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旋入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工作,是計算機科學、語言學方面的專家,撰有多種學術著作。陳愛好古典文學,自中學時代起便熱衷寫舊體詩詞,並經名家指點,其作品頗受師生的讚賞,不料後來遭遇奇特的事件,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1966年10月,伴隨文革爆發而在全國掀起的毛澤東詩詞熱中,有一本《未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廣為流傳。陳明遠駭然發現,自己所作的十九首詩詞,不知何故竟列入其中。陳立即致函周恩來總理說明事實真相,並要求把此信轉呈毛澤東。周恩來表示,誤傳不是政治問題,澄清就行了。但陳還是被定為「偽造毛主席詩詞的反革命份子」,遭到批鬥和迫害。1968年國慶節前夕,專案組負責人還揚言要處決他。直到1978年11月,陳氏才獲平反,蒙冤長達十二年之久。
陳詩之所以誤傳為毛詩,乃因兩者的氣勢和風格頗為近似。陳明遠在中學時代便粗通詩詞格律,加上自身的文采才華,其詩作洋溢著雄渾之氣,其昂揚的基調,也與當時所宣揚的時代精神相吻合,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較完美的統一。如《七律·答友人》一詩:
問余何日喜相逢?笑指沙場火正熊。
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養萬年松。
志存海內躍紅日,樂在天涯戰惡風。
似水柔情何足戀,堂堂鐵打是英雄。
此首七律,頗有氣魄,抒革命者的壯志豪情,且明白如話,好懂易記,故此詩為其誤傳為毛詩的十九首中最為流傳的詩篇。當年大江南北數以千計的紅衛兵和造反派組織,皆以「戰惡風戰鬥隊」命名,可見此詩影響之巨。此詩「似水柔情何足戀,堂堂鐵打是英雄」之句,乃反用宋朝秦觀「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之詞意,賦予一種進取的精神和豪壯的氣魄,讀之使人振奮。
然而以陳明遠當時的身份地位,若不是誤傳為毛詩,也不會四海流傳,這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一則「詩以人傳」的奇談,一個時代的玩笑。在文革中,不論是真毛詩或陳明遠的假毛詩,都曾起到了推動詩詞復興的作用。
1988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了《劫後詩存——陳明遠詩選》,此書由陳明遠自己選編審訂,共收有詩詞二百五十首,分為五緝,第三緝《春海潮》中包括被誤傳為毛詩的十九首。書後附有郭沫若給陳明遠的四十封信和其自傳性文章《詩歌——我生命的翅膀》。
2005年10月,「美國華僑文化訪問團」到中國。在北京有機會與陳明遠會面兩次。最感興趣的,是他在文革中的遭遇和誤傳假毛詩事件中的一些疑點。據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