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华莱士」:修訂間差異

出自H萌娘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imported>850710247liu
(//QuickEdi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敏感内容}}
 
{{cquote|你们要知道,美国的'''华莱士''',那比你们(指香港记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啊,我跟他谈笑风生。|怒斥香港记者}}
{{cquote|你们要知道,美国的'''华莱士''',那比你们(指香港记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啊,我跟他谈笑风生。|怒斥香港记者}}


行 13: 行 13:
* 1949年,华莱士开始参演电视剧。
* 1949年,华莱士开始参演电视剧。
* 1950年,华莱士开始主持一些游戏节目。
* 1950年,华莱士开始主持一些游戏节目。
* 1986年9月2日,华莱士采访[[邓 小平]],内容包括中苏关系(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台湾问题、文化大革命对邓家的影响、中国现行经济政策、“致富光荣”口号等。同年还采访了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
* 1986年9月2日,华莱士采访[[邓 晓萍]],内容包括中苏关系(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台湾问题、文化大革命对邓家的影响、中国现行经济政策、“致富光荣”口号等。同年还采访了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
* 2000年8月15日,华莱士采访江泽民,内容包括中美关系、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中国对美国两党献金(中国间谍案)、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国选举制度、部队退出经商、中国对BBC和华盛顿邮报网站封锁、六四事件王维林等。这次采访被收录入《江泽民传》。
* 2000年8月15日,华莱士采访江泽民,内容包括中美关系、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中国对美国两党献金(中国间谍案)、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国选举制度、部队退出经商、中国对BBC和华盛顿邮报网站封锁、六四事件王维林等。这次采访被收录入《江泽民传》。
* 2006年8月13日,华莱士采访内贾德,内贾德由于姿势水平不够,招架不住,最后强行结束采访。
* 2006年8月13日,华莱士采访内贾德,内贾德由于姿势水平不够,招架不住,最后强行结束采访。
行 30: 行 30:
== 采访过的著名人物 ==
== 采访过的著名人物 ==
* 美国: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纳什
* 美国: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纳什
* 中国:邓 小平 、江泽民
* 中国:[[ 晓萍]] [[ 江泽民]]
* 俄罗斯:普京
* 俄罗斯:普京
* 西班牙:达利
* 西班牙:达利
行 39: 行 39:
* 伊朗:内贾德、巴列维、霍梅尼
* 伊朗:内贾德、巴列维、霍梅尼
* 巴拿马:诺列加
* 巴拿马:诺列加
{{膜蛤}}
{{膜蛤}}


==注释与外部链接==
==注释与外部链接==
{{到维基百科|zh: 华莱士}}
{{到维基百科|华莱士}}
 
[[分类:政治]]

於 2022年12月29日 (四) 11:49 的最新修訂

你們要知道,美國的華萊士,那比你們(指香港記者)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啊,我跟他談笑風生。
——怒斥香港記者

華萊士,在膜蛤文化里一般特指邁倫·利昂·「邁克」·華萊士Myron Leon "Mike" Wallace,1918.5.9-2012.4.7),美國著名記者、媒體人士、節目主持人、廣播劇配音演員,以尖銳、強勢的提問風格和深入犀利的調查性報道聞名。

江澤民在2000年10月被香港記者張寶華問及是否支持董建華連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時豎起兩個大拇指評論道:「你們要知道,美國的華萊士,那比你們(指香港記者)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啊,我跟他談笑風生。」1962年,由於長子在希臘因登山事故身亡,華萊士得了抑鬱症,直到2012年4月7日在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縣新迦南的一所護理中心裡去世,享年93歲。

事跡[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華萊士先後就讀於愛德華·德夫遜社區小學、布魯克萊恩高中、密歇根大學學習。在密歇根大學學習期間,華萊士曾任密歇根日報的記者,也參加過學校廣播台的工作。
  • 1939年從大學畢業之後,華萊士進入WOOD-WASH電台工作。
  • 1940年,華萊士作為一名播音員進入WXYZ電台工作,之後又以自由廣播節目撰稿人的身份到芝加哥工作。
  • 1943年,華萊士應徵入伍,作為一名通訊官員在美國海軍部門AS-24潛艇供應艦上服役,獲得海軍中尉軍銜。
  • 1946年,華萊士退伍後,回到CBS任廣播播音員,之後多次參與廣播劇的配音。
  • 1949年,華萊士開始參演電視劇。
  • 1950年,華萊士開始主持一些遊戲節目。
  • 1986年9月2日,華萊士採訪鄧曉萍,內容包括中蘇關係(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的講話)、台灣問題、文化大革命對鄧家的影響、中國現行經濟政策、「致富光榮」口號等。同年還採訪了時任上海市長的江澤民。
  • 2000年8月15日,華萊士採訪江澤民,內容包括中美關係、美國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使館、中國對美國兩黨獻金(中國間諜案)、美國的霸權主義、中國選舉制度、部隊退出經商、中國對BBC和華盛頓郵報網站封鎖、六四事件王維林等。這次採訪被收錄入《江澤民傳》。
  • 2006年8月13日,華萊士採訪內賈德,內賈德由於姿勢水平不夠,招架不住,最後強行結束採訪。
  • 華萊士在去世前開玩笑說,自己還有一個心願沒有達成,就是採訪小布什。當小布什還在任時,華萊士曾給白宮寫信說道:「在我和下山的太陽一同從這個世界消失之前,請讓我有機會採訪總統喬治·W·布什閣下。」

獲獎記錄[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1個密歇根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 1個賓夕法尼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 1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傑出成就大獎
  • 1個伊利諾伊大學授予新聞終身成就獎
  • 3個阿爾弗雷德·I·杜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
  • 3個喬治·福斯特·皮博迪獎
  • 1個羅伯特·E·舍伍德獎
  • 1個羅伯特·F·肯尼迪新聞獎
  • 20個艾美獎
  • 1個艾美獎終身成就獎

採訪過的著名人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美國:約翰遜、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頓、納什
  • 中國:鄧曉萍江澤民
  • 俄羅斯:普京
  • 西班牙:達利
  • 奧地利:瓦爾德海姆
  • 以色列:貝京
  • 巴勒斯坦:阿拉法特
  • 埃及:薩達特
  • 伊朗:內賈德、巴列維、霍梅尼
  • 巴拿馬:諾列加

注釋與外部鏈接[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維基娘
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