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重定向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林则徐所做的一首诗。
创作背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
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
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正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其一[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注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立:成。
- 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此旬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
- 九
垓( ):九州,天下,这句可能是用古神话中竖亥自东极步行至西极的故事(见《山海经·海外东经》),表示自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 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
- 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
- 《归田录》:"俚谚:'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
-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 以:用,去做。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日:"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见《左传·昭公四年》)诗语本此。
- 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
-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
- 刚:正好。
- 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者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渭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这两句诗用此典故,表达他的旷达胸襟。
- 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 故事:旧事,典故。
译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其一[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其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评价[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林昌彝评之日:"盖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诗常不去口。"(《射鹰楼诗话》卷二)
- 郭则弦也说:"迹其生平,无愧此语。"(《十朝诗家》卷十五)》
- 言平析:"其胸次漉落,性量和平,於诗中可见之,裁不可及也。"(夏敬靓《擎山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