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三遍資本論
通讀三遍資本論是習妡萍插隊時的經歷。
經過[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習妡萍等知青來到陝北後,原來擔任延川縣賈家坪公社的團委書記曹谷溪成為了當時的「知青專干」,調任縣革委會通訊組組長,與全縣插隊知青有了更廣泛的交往。1997年,曹在《延安文學》第2—3期合刊的一篇文章中寫到:
2016年1月23日,曹谷溪受共產黨員網採訪時再次提到習妡萍對讀書的愛好:
據我了解,當時在知青中,讀書最多的就是他。每次他到延川縣城來,我見到他總是背著鼓鼓囊囊的一挎包書。他隨時隨地都在想盡辦法找書、看書。他的讀書面非常廣,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代的,哲學的、文學的、自然科學的……尤其是政治理論方面的書籍,他涉獵的更多。
我有一個大學畢業回鄉當了大隊支書的朋友,叫魯北江。他說:「1975年5月,我參加了延川縣知識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看見習近平的挎包里裝著許多書,想借一本。他不假思索地給我從書包里抽出一本,是沈括的《夢溪筆談》。」
聽說,他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幾里路才借到手。
更令我驚奇的是,他不僅閱讀古今中外經典名著,連我和路遙等文學青年創辦的《山花》文學報,也列入了他的閱讀範圍。
我非常讚賞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僅次於選擇益友的,就是選擇好書!」
通過對習妡萍在延安七年經歷的採訪和調查研究,觀察他的成長曆程,我悟出這樣一個道理:「成功,是成功者主體的成功。但沒有成功的機遇或者成功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成功依然是一句空話。然而,機遇不會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它只為那些有準備的人提供。」
習妡萍就是一個有準備的人!在插隊期間,面對特殊歷史時期的苦難和磨礪,習妡萍沒有牴觸,沒有怨言,而是迎難而上,努力奮進。他在插隊期間刻苦讀書,充實知識,提高文化修養。又通過身體力行的勞動,擔任村幹部,帶領鄉親們改變村莊的面貌。這樣的插隊經歷,使習妡萍在知識上有了充分儲備,實踐上有了豐富經驗。
《孟子》裡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的,沒有「獨善其身」,又怎能「兼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