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修订间差异

H萌娘,万物皆可H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imported>=海豚=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SD hehua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中立性存疑}}
{{中立性存疑}}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农业工作者,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因此袁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农业工作者,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因此袁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ref>{{cite news |author1= |title=袁隆平逝世 |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5/22/c_1127478585.htm |accessdate=2021-05-22 |work=新华网 |agency=新华社 |date=2021-05-22}}</ref>


 本文主要阐述袁隆平是如何风评被害以及与[[稻学]]的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袁隆平是如何风评被害以及与[[稻学]]的关系。
第21行: 第23行: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DP00GAAQ0001875P.html?referFrom=&spss=adap_pc&from=history-back-list#adaptation=pc "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不是袁隆平?媒体:应遗忘他吗?]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DP00GAAQ0001875P.html?referFrom=&spss=adap_pc&from=history-back-list#adaptation=pc "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不是袁隆平?媒体:应遗忘他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95561 我们吃的饭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95561 我们吃的饭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吗?]
<references/>

2021年5月22日 (六) 14:22的版本

Cctvdream.png
注意!该条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对阅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请各位读者和编辑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轻信条目中的叙述。我来编辑此条目!
注意!该条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对阅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请各位读者和编辑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轻信条目中的叙述。我来编辑此条目!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农业工作者,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因此袁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1]

本文主要阐述袁隆平是如何风评被害以及与稻学的关系。

风 评 被 害

虽然袁隆平的确对我国杂交水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国内的宣传中,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以至于认为没有袁隆平中国人就吃不上饭,也有许多袁隆平的恶搞图片产生。

事实上,我们所吃到的并不是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我们所吃进去的水稻是由其他农业工作者如谢华安等他们利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而袁隆平所培育的超级稻口感极差猪都不吃,同时抗虫性和抗逆性也不佳间接导致了15年安徽全省绝产,农民也普遍种植的是谢华安等人研究的杂交水稻,而不是袁隆平的超级水稻。

但这并不意味着袁隆平所种植的水稻是无用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可代替普通水稻用作制糖原料、酿酒原料、做淀粉,充分发挥其产量高的特点。

与稻学的关系

顾名思义,袁隆平研究的是亩产极高的水稻,而大跃进时邓晓萍也站在“高产卫星”田所种植的水稻上,造成了强烈的讽刺作用。同时,“我们所吃的不是袁隆平的水稻”这一事实也跟邓晓萍顶替在淮海战役中的荣誉如出一辙。


外部链接

  1. 袁隆平逝世. 新华网. 新华社. 2021-05-22 [引用时间: 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