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修訂間差異

出自H萌娘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imported>Vimona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VimonaC
無編輯摘要
第10行: 第10行:
 在2004年的延安电视台节目《我是<s>祖安</s>延安人》中,习妡萍再一次提到自己年轻时在陕北下乡插队时扛过200斤麦子,称“像我们夏天担麦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
 在2004年的延安电视台节目《我是<s>祖安</s>延安人》中,习妡萍再一次提到自己年轻时在陕北下乡插队时扛过200斤麦子,称“像我们夏天担麦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


2017年,[[人民日报|人民网]]发表文章《习妡萍忆插队:扛200斤麦子十里路不换肩》,使得这句名言定型为“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3/%E3%80%90%E6%97%A7%E9%97%BB%E3%80%91%E4%BA%BA%E6%B0%91%E7%BD%91-%E4%B9%A0%E8%BF%91%E5%B9%B3%E5%BF%86%E6%8F%92%E9%98%9F%E5%B2%81%E6%9C%88%EF%BC%9A%E6%89%9B200%E6%96%A4%E9%BA%A6%E5%AD%90-%E5%8D%81/ 【旧闻】人民网 | 习妡萍忆插队:扛200斤麦子十里路不换肩-中国数字时代]</ref>
2017年,[[人民日报|人民网]]发表文章《习妡萍忆插队:扛200斤麦子十里路不换肩》,使得这句名言定型为“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3/%E3%80%90%E6%97%A7%E9%97%BB%E3%80%91%E4%BA%BA%E6%B0%91%E7%BD%91-%E4%B9%A0%E8%BF%91%E5%B9%B3%E5%BF%86%E6%8F%92%E9%98%9F%E5%B2%81%E6%9C%88%EF%BC%9A%E6%89%9B200%E6%96%A4%E9%BA%A6%E5%AD%90-%E5%8D%81 【旧闻】人民网 | 习妡萍忆插队:扛200斤麦子十里路不换肩-中国数字时代]</ref>


==各路网友的嘲讽==
==各路网友的嘲讽==
 此说法引起质疑。标准麻袋装满小麦大约在185斤左右,人在山路上根本无法扛装满的麻袋前行,而从生产队地里往村里收庄稼,一般是挑担子,路程在二、三里路之内。往公社送公粮,也许要走十里,但一定要换肩或休息。
 此说法引起质疑。标准麻袋装满小麦大约在185斤左右,人在山路上根本无法扛装满的麻袋前行,而从生产队地里往村里收庄稼,一般是挑担子,路程在二、三里路之内。往公社送公粮,也许要走十里,但一定要换肩或休息。


 我们知道,200斤的麦子的体积很大,而标准麻袋能装185斤,装满的麻袋根本没法扛起来,且这么多麦子如果人力运输通常都是用扁担挑或者用驴来驮,扛在肩上根本不可能,再加上有网友分享自己亲身挑过几十斤稻谷“30米一停,50米一歇”的经历,使得这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显得相当荒诞,还有一位曾在黄土高原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忆,黄土高原的农民,收获季节并不需要挑担子走如此远的路<ref>{{Cite web|url = https://www.voachinese.com/a/jzheng/3774487.html|author = 海涛 郑佳 |title = 观察:展“初心”内外兼修,习近平肩膀有多硬|date = 20180831174808|publisher = 美国之音}}</ref>。因此人民网的文章一发出便被各路网友嘲讽。
 我们知道,200斤的麦子的体积很大,而标准麻袋能装185斤,装满的麻袋根本没法扛起来,且这么多麦子如果人力运输通常都是用扁担挑或者用驴来驮,扛在肩上根本不可能,再加上有网友分享自己亲身挑过几十斤稻谷“30米一停,50米一歇”的经历,使得这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显得相当荒诞,还有一位曾在黄土高原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忆,黄土高原的农民,收获季节并不需要挑担子走如此远的路<ref>{{Cite web|url = https://www.voachinese.com/a/jzheng/3774487.html|author = 海涛 郑佳|title = 观察:展“初心”内外兼修,习近平肩膀有多硬|date = 20180831174808|publisher = 美国之音}}</ref>。因此人民网的文章一发出便被各路网友嘲讽。


 有网友嘲讽道“你特么是驴呀”,“还是我们的最高统帅厉害,我问身边的练家子,乃们谁能扛200斤麻袋走十里山路不换肩?听者都表示自己差得远”。
 有网友嘲讽道“你特么是驴呀”,“还是我们的最高统帅厉害,我问身边的练家子,乃们谁能扛200斤麻袋走十里山路不换肩?听者都表示自己差得远”。
第27行: 第27行: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
<references/>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H-zKCQs1M 习近平回忆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H-zKCQs1M 习近平回忆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mgYZDcBv8 2004年习近平吹的大牛:当年挑200斤麦子,10里不换肩(3分20秒处)-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mgYZDcBv8 2004年习近平吹的大牛:当年挑200斤麦子,10里不换肩(3分20秒处)-YouTube]

於 2020年9月2日 (三) 05:27 的修訂

習總書記.jpg
注意!該條目的內容不符合tīan趙家人和種花憤青的利益,編輯者已被公安部娘依法擊斃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接力編輯。為防止被認定為反滑勢力米帝的走狗,編輯時請務必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射惠主義思想 為指導方針,遵循 鹿克思列梅河蟹射惠理論,並查找相關資料。

中滑P民共和國煮席、偽大的新時代引路人 維尼大帝 祝您在梁家河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注意!該條目的內容不符合tīan趙家人和種花憤青的利益,編輯者已被公安部娘依法擊斃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接力編輯。為防止被認定為反滑勢力米帝的走狗,編輯時請務必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射惠主義思想 為指導方針,遵循 鹿克思列梅河蟹射惠理論,並查找相關資料。

中滑P民共和國煮席、偽大的新時代引路人 維尼大帝 祝您在梁家河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正在寬衣扛麥的XXX
來自李雲龍的肯定.jpg

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是習妡萍的名言。

來源

出自中央電視台曾經播出的名為《初心》的節目,在某一期節目中,習妡萍回憶起自己在文革時父親被打倒,自己被迫前往陝北下鄉插隊的經歷,在節目中,習妡萍說:

「我幾乎那一年365天沒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颳風我在窯洞裏跟他們鍘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後跟他們去放羊,什麼活都干,因為我那個時候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我不換肩。」[1]

在2004年的延安電視台節目《我是祖安延安人》中,習妡萍再一次提到自己年輕時在陝北下鄉插隊時扛過200斤麥子,稱「像我們夏天擔麥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里山路一口氣就下來了。」

2017年,人民網發表文章《習妡萍憶插隊:扛200斤麥子十里路不換肩》,使得這句名言定型為「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2]

各路網友的嘲諷

此說法引起質疑。標準麻袋裝滿小麥大約在185斤左右,人在山路上根本無法扛裝滿的麻袋前行,而從生產隊地里往村里收莊稼,一般是挑擔子,路程在二、三里路之內。往公社送公糧,也許要走十里,但一定要換肩或休息。

我們知道,200斤的麥子的體積很大,而標準麻袋能裝185斤,裝滿的麻袋根本沒法扛起來,且這麼多麥子如果人力運輸通常都是用扁擔挑或者用驢來馱,扛在肩上根本不可能,再加上有網友分享自己親身挑過幾十斤稻穀「30米一停,50米一歇」的經歷,使得這句「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顯得相當荒誕,還有一位曾在黃土高原上山下鄉的知青回憶,黃土高原的農民,收穫季節並不需要挑擔子走如此遠的路[3]。因此人民網的文章一發出便被各路網友嘲諷。

有網友嘲諷道「你特麼是驢呀」,「還是我們的最高統帥厲害,我問身邊的練家子,乃們誰能扛200斤麻袋走十里山路不換肩?聽者都表示自己差得遠」。

還有網友針對習妡萍2018年修憲,取消連任限制評論道「十里不換肩,十年豈換人。」

而旅居美國的經濟學家夏業良也在推特上嘲諷說習妡萍「吹牛都不打草稿」[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