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村

(重新導向自梁家河
注意!該條目的內容不符合tīan趙家人和種花憤青的利益,編輯者已被公安部娘依法擊斃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接力編輯。為防止被認定為反滑勢力米帝的走狗,編輯時請務必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射惠主義思想 為指導方針,遵循 鹿克思列梅河蟹射惠理論,並查找相關資料。

中滑P民共和國煮席、偽大的新時代引路人 維尼大帝 祝您在梁家河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注意!該條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對閱讀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影響,請各位讀者和編輯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輕信條目中的敘述。我來編輯此條目!

梁家河村,習近平插隊下鄉當知青出道的地方,因為村子傍水而居,因此也被稱作梁家河

歷史編輯

宋代時,村落有梁姓人家依河而居得名梁家河村。 明代以後,梁家河村陸續有石、王、張、呂等姓氏家族遷入,形成自然村落。
1950年7月18日,梁家河村歸文安驛鄉轄。
1953年,梁家河村成立農業互助組。
1965年,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

知青窯洞編輯

作為黃土高原的產物,延安的窯洞與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物產緊密相連。窯洞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更是陝北人的生活。 梁家河村史館的檔案中記錄,1969年1月,梁家河村迎來了15名北京知青也包括習近平,他們和鄉親們一起耕田種地,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吃「糰子」(玉米面窩窩),梁家河的山山窪窪留下了他們勞動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北京知青從耕田種地、打壩築堤到養豬放牛、縫衣做飯,學會勞動、生活的同時,逐漸成為村裡的壯勞力。[1]
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習近平曾經在這裡插隊並擔任梁家河大隊知青、黨支部書記一職。梁家河逐漸與習近平聯繫在一起。

寬屏模式Bilibili

梁家河與習近平編輯

該村因習近平曾在此上山下鄉而聞名。

梁家河村是習近平於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間,作為知識青年下鄉參與勞動並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地方,亦因此知名。習近平的超人虛弱體力就是在梁家河期間表現的。他2003年接受採訪時自稱「我那時候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的」。因為有文化,指只有小學學歷習近平後來還當上了村裡的黨支部書記。

2007年,習近平出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時期,李希是中共陝西省委常委兼延安市委書記。《北京之春》榮譽總編胡平表示:「李主持發動梁家河的村民給習近平寫信,習近平還親自回信,因此整個一個梁家河神話是從李希那裡出來的,拍馬屁拍到了點子上,正中習近平下懷。」梁家河的村民2007、2008、2011和2014年四次寫信給習近平,習近平每次都回信。2008年,時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委託李希向梁家河轉達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的問候。後來趙樂際、李希都晉升中共最高領導層,兩人都是中共二十屆的政治局常委,黨內排名分別為第三和第七。

在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該村逐漸被開發為旅遊景點和黨建教育基地,在投資興業、村容村貌、人均收入、交通通達程度等經濟發展指標上獲得一定進步。2015年,該村人均年度純收入達到人民幣1.5萬元,並被確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市場上也有產自該村的同名農產品。

已經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2015年2月13日回梁家河村時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因此「梁家河大學問」也成了一個專有名詞。 被H萌娘用<nowiki>PRC<nowiki>代指H萌娘站點算嗎 2018年,陝西人民出版社根據習近平等知識青年在梁家河參與勞動的經歷,出版了紀實文學作品《梁家河》[2]

習近平在梁家河的生活編輯

據他自述,很有意思。

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當時那個跳蚤,我這個皮膚很過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紅包,最後紅包就變成水泡了,水泡就爛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後過去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馬皮」了,不怕咬了。

什麼都不會吃不愛吃,五穀雜糧,那哪是五穀雜糧,是糠菜半斤糧,慢慢地我們就學會了,什麼都吃了,沒有還不吃嘛,最後最愛吃老百姓送來的東西,這家送一個玉米糕,那家送來一個高粱米的糰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為我最好的美味佳餚,以至於到後來,我到現在還想念那個酸菜。
我們曾經可能都有幾個月不吃肉的經歷,見到了肉以後我和我那個同學,切下來就忍不住生肉都吃了。
我們都學著捻毛線,但是織襪子我還是織不好,羊毛襪子,但是縫衣服、縫被子這些活都是自己做,所有的這一套生活上的事情都會自己料理,所以這個是受益無窮啊,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強,就是在那打下的基礎。
我剛去上了山就氣喘吁吁,後來給我們評的分是六分,當時六分是什麼呢?剛剛參加勞動的小女孩,十五六歲,我們當時也十五六歲,拿跟我們一樣的工分,我們覺得簡直是一種歧視,實際上是自己沒本事。但是這一年下來我就幹得沒黑沒白,風裡雨里我們都在窯洞裡鍘草,牲口圈裡鍘草,然後一樣一樣地學,當然這些,一年過去了以後全掌握了,體力也上來了,後來就評成十分,十分還是裡邊最壯的勞動力。像我們到夏天擔麥子,那也就是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3]

如今的梁家河村編輯

是一個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村莊,勞動力人口和老齡化程度不詳。由於是習近平當年上山下鄉的地方,使得該地旅遊業勉強得以發展起來。不少企業組織的「紅色旅遊路線「,也包括這個小小的梁家河村。除此之外,該地還大力發展果樹種植。有大概將近1000畝土地種植果樹[4]然而同其他的陝西貧困小村莊一樣,一直到政府宣布「全國脫離絕對貧困「實則是沒有,只是數據勉強達到了之前的那幾年[5]才勉強脫離貧困線。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