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

imported>维多利亚女王2022年2月12日 (六) 13:47的版本 →‎会议前夕
林彪反党集团的一切反革命活动,只不过记录了它的失败和困境,而不是记录它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姚文元《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
啊嘞?!
怎么回事
这个角色怎么没有头的样子……
基本资料
姓名 9•13事件
别号 温都尔汗摔机事件
时间 1976年9月13日

九一三事件是指林彪反党集团密谋刺杀毛主席,发动反革命政变的阴谋失败后,叛跑苏联并摔死的事件。

事件概览

背景

对林还是要保。不管谁犯了错误,不讲团结,不讲路线,总是不太好吧。回北京以后,还要再找他们谈谈。他们不找我,我去找他们。有的可能救过来,有的可能救不过来,要看实践。前途有两个,一个是可能改,一个是可能不改。犯了大的原则的错误,犯了路线、方向错误,为首的,改也难。历史上,陈独秀改了没有?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王明、张国焘、高岗、饶漱石、彭德怀、刘少奇改了没有?没有改。
——毛泽东

林彪在入党时就不是一个革命者,他的世界观直到摔死在温都尔汗时仍然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林彪在中国共产党历次路线斗争中均支持机会主义的一方。

早在1930年,林彪就悲观的提出“红旗能打多久”,反动工农武装割据,主张流寇主义式的游击战争,以此扩大影响,然后在举行起义[1],这和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的机会主义路线不谋而合。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批判了林彪的右倾机会主义。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林彪跟随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大搞堡垒对堡垒。反对毛主席“红军主力无疑地应该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2]的正确路线。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林彪更是无耻的吹捧蒋介石,大言不惭的说“国家的一切进步力量团结在以最高统帅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周围。”[3]。配合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主张依附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配合国民党打大仗,反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4]。在抗日军政大学,林彪更是抛出了“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的谬论,比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共产主义”早了二十年[5]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一再反对毛主席“关门打狗”的战略部署,拒绝南下作战,主张包围长春。1948年7月林彪被迫同意南下时,又借口缺乏粮食,按兵不动。在攻打锦州时仍是对抗全歼范汉杰的方针,以种种借口放弃攻锦[6][7]

林彪更是竭力反对抗美援朝,胡说“宁肯断其一臂,不可毁其全身”,拒绝赴朝参战,放任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和东北的侵略[8]

林彪还和高岗、彭德怀相勾结,在庐山会议上,林彪和刘少奇在彭德怀反党集团被打败后掩护了彭德怀撤退[9]

林彪勾结罗瑞卿,把权力放给叶剑英等走资派[10],后在谢富治等同志的批判下又“弃车保帅”,抛弃了罗瑞卿。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耍起了两面派,当面大喊“毛主席活到哪一天,九十岁、一百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背后却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

林彪和王关戚、联动一样,极力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更是伙同“三老四帅”,发起了反对攻击江青同志,抹黑中央文化革命小组,进而彻底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反动逆流[11]

1967年,林彪策划了“五·一三”事件,残酷镇压军队里的造反派,导致军事机关的造反派纷纷被瓦解[12]。林彪的老婆叶群更是直言不讳的说“军队和地方不同,地方冲击的是刘邓司令部,军队冲击的是无产阶级司令部,即使有坏人也不许乱冲击。”[13]“你们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五一三’,两年前如果军队内部反党乱军的打砸抢分子不压下去,军队也会像地方一样乱的不可收拾。现在好了,军队稳住了,才能保住全国的局势。”[14]林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真实面目昭然若揭。

1967年7月,林立果成立了“空军党委调查研究小组”,组员有王飞、周宇驰、刘沛丰等人。这个“空军党委调查研究小组”就是特务组织小“联合舰队”的前身[15]

1968年,林彪为了不让“上海帮”(以江青、康生、姚文元、张春桥等同志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插手军队,抛弃了杨成武。林彪和黄永胜说:“去年,全军文革垮了,江青几次提议要恢复全军文革,我都没有表态。要恢复全军文革.就会有人插手军队的文化革命,并在军队内部找他们的代理人。中央军委常委的工作一时也难以恢复起来,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谁来管事。叶帅管事,军队喜欢,他们(指中央文革)不喜欢;徐帅管事,他们喜欢,军队不喜欢。只好用办事组来管大事,这是最靠得住的办法。”[16],可见林彪已经把军队视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这和张国焘有什么区别?!

为了把军队变成自己复辟资本主义的资本,林彪委任了黄永胜为总参谋长,并于1968年3月22日设立军委办事组,以黄永胜为组长,吴法宪为副组长,李作鹏、邱会作等为组员。并通过叶群向林彪汇报工作。大“联合舰队”形成[17]

1968年12月,林彪提出了所谓“反江青宗派主义”,胡说什么有所谓“上海帮”,其镇压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18]

同月,林彪把李德生放在了总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上,目的就是阻止张春桥出任总政治部主任[19]

林彪的同伙陈伯达抛开张春桥和姚文元,企图把唯生产力论的黑货塞进九大报告里,封锁了毛主席的批示,更是厚颜无耻的把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翻了出来。毛主席怒斥到:“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马列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你陈伯达的本质也是不会改变的!在延安时期,你脚踏两只船,原来说愿意给我当秘书,后来又说愿意给张闻天当秘书。一九五〇年,你同我到莫斯科,也是脚踏两只船,你没有报告,也没有经过我的批准,就去见苏联领导。是不是看我这条船快要沉了,就赶紧去大抓一把?”,因为林彪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所以林彪对这份报告也十分抵触[20]

在中共九大,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被粉碎后,林彪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建立林家封建法西斯王朝,便拉拢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结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21][22]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一九七○年庐山会议,他们搞突然袭击,搞地下活动,为什么不敢公开呢?可见心里有鬼。他们先搞隐瞒,后搞突然袭击,五个常委瞒着三个,也瞒着政治局的大多数同志,除了那几位大将以外。那些大将,包括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还有李雪峰、郑维山。他们一点气都不透,来了个突然袭击。他们发难,不是一天半,而是八月二十三、二十四到二十五中午,共两天半。他们这样搞,总有个目的嘛!彭德怀搞军事俱乐部,还下一道战书,他们连彭德怀还不如,可见这些人风格之低。
——毛泽东

会议前夕

在中共九大后,林彪资产阶级司令部和以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矛盾日益加深,使得林彪跃跃欲试的企图发动反革命政变。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军队的代表占了50%,甚至还安排军队几个代表不投江青的票[23]

1969年下,林立果亲信王飞扩大了“空军党委调查研究小组”,11月,吴法宪任命林立果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在第二天,更是直接把人民的军权转让给了林立果[24]

1969年10月17日,林彪控制的军委办事处更是擅自发布了“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号令”,绕开中央军委,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做准备[25]

1970年,林彪三番五次地企图让毛主席当国家主席[26][注 1],毛主席拒绝了,明确指出“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28][注 2]。林彪同伙陈伯达抛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其用心不言而喻,毛主席批判到“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30]

会议经过

批陈整风

毛泽东南巡

林彪反党集团的覆灭

外部链接

更多内容请阅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卷

注释

  1. 水陆洲认为“一反“紧跟”的常态,要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推选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呢?第一,他捉摸不定;毛泽东不愿担任国家主席究竟是真意,还是谦虚、礼让?但是,不管是那一种情况,要推选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总不会错。第二,如果毛泽东真的不愿当国家主席,那么,这个职位十有八九就是他的了。国家主席一职虽然不增加多少实权,但对于他的接班人的地位来说就更加稳固了。”[27]
  2. 水陆洲认为“一,他早已辞去国家主席一职;二,重新担任国家主席一职又要增加许多外交礼仪活动;三,打倒了担任国家主席职务的刘少奇,又由他来担任国家主席一职,就给政治对手留下了可钻的空子。第二,如果设国家主席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职务,则必须由其他的人来担任,这样一来可能引发一场新的斗争;一,很可能推举林彪担任,但林彪并不是适合的人选,他的身体不行,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他都很少参加,那么繁重的国事活动和外交活动,他更难胜任;一九六八年以来,林彪的一些活动很不正常,他究竟要干什么,一时还捉摸不透。二,如果推举另外一位常委担任,就只能在康生与陈伯达之间选择,这必然会引起一场新的斗争。三、如果推举常委之外的元老人物来担任,则可能引发更加复杂的斗争。”[29]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复旦大学党史教材编写组1975年版,第108—109页
  2.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 林彪: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
  4.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复旦大学党史教材编写组1975年版,第191页
  5. 为何说林彪是天生的帅才?这些细节很有说服力
  6.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复旦大学党史教材编写组1975年版,第364—366页
  7. 辽沈战役.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4月18日东北野战军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先打长春”[16]:300。5月发起长春外围作战同时准备打击由沈阳出援的国军,但是战斗中发现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存在问题[16]:301,而且卫立煌以是“围城打援”圈套为由在沈阳按兵不动。于是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在“打长春”与“南下北宁线作战”多次反复[22],侧敌南进作战还有后勤补给的担忧[16]:303。”
  8.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复旦大学党史教材编写组1975年版,第408—409页
  9.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复旦大学党史教材编写组1975年版,第525页
  10.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二篇上册,第35页
  11.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二篇上册,第6页
  12.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6页
  13.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5页
  14.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7页
  15. 同上
  16.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7—288页
  17.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8页
  18.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9—290页
  19.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90页
  20.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90—292页
  21. 中共中央关于组织传达和讨论《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的通知及材料
  22.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83页,“在筹备四届人大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层中正在逐渐形成的林彪集团,企图夺取更大的权力,进行着各种活动。”
  23.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96页
  24.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98页。吴法宪对他们说:“空军的一切都可以由立果同志调动,空军的一切都可以由立果同志指挥。”
  25.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298—299页
  26.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04—306页
  27.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18页
  28.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09页
  29.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17页
  30.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12页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