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修订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会议经过
imported>维多利亚女王 (→会议经过) |
imported>维多利亚女王 (→会议经过) |
||
第73行: | 第73行: | ||
*第三,发言中千万不要点张春桥、康生的名,更不可摸“十一楼”{{notetag|江青}}的屁股。 | *第三,发言中千万不要点张春桥、康生的名,更不可摸“十一楼”{{notetag|江青}}的屁股。 | ||
*第四,不要扩大打击面,打击面宽了,毛主席那里通不过。 | *第四,不要扩大打击面,打击面宽了,毛主席那里通不过。 | ||
最后,叶群说:我们几个都在各小组会议上带头发言。<ref>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29页</ref> | 最后,叶群说:我们几个都在各小组会议上带头发言 。吴法宪转述给了在北京的黄永胜,黄永胜让其秘书起草讲话稿,黄永胜将了要点:(1)拥护林彪的讲话;(2)要指出有人反对在新宪法中写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有人说称天才是“讽刺”,这是反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3)长期以来,我们党内有许多情况不正常,等等 。<ref>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29页</ref> | ||
吴法宪 | 中午,叶群和林立果又找 吴法宪 、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商量发动突然袭击。叶群要求吴法宪串联海空军和总后 的 委员 , 吴法宪把陈伯达炮制 的 语录发给叶群、李作鹏等 人 。<ref>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 , 第330页</ref> | ||
下午 , 林彪、陈伯达 反党 集团发动突然袭击 。<ref> 水陆洲(王忠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第三篇,第331页</ref> | |||
{{Hide|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第一,这里没有马克思的话。第二,只找了恩格斯一句话,而《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这部书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三,找了列宁的有五条。其中第五条说,要有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领袖,这里列举了四个条件。别人且不论,就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来说,够条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更不去说很好的配合。仅举三次庐山会议为例。第一次,他跑到彭德怀那里去了。第二次,讨论工业七十条,据他自己说,上山几天就下山了,也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原因下山,下山之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我这些话,无非是形容我们的天才理论家的心(是什么心我不知道,大概是良心吧,可决不是野心)的广大而已。至于无产阶级的天下是否会乱,庐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转,我看大概不会吧。上过庐山的一位古人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我们不要学那位杞国人。最后关于我的话,肯定帮不了他多少忙。我是说主要地不是由于人们的天才,而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我同林彪同志交换过意见,我们两人一致认为,这个历史家和哲学史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范畴)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同时我们两人还认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自己还要继续研究,并不认为事情已经研究完结。希望同志们同我们一道采取这种态度,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 | {{Hide|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第一,这里没有马克思的话。第二,只找了恩格斯一句话,而《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这部书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三,找了列宁的有五条。其中第五条说,要有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领袖,这里列举了四个条件。别人且不论,就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来说,够条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更不去说很好的配合。仅举三次庐山会议为例。第一次,他跑到彭德怀那里去了。第二次,讨论工业七十条,据他自己说,上山几天就下山了,也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原因下山,下山之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我这些话,无非是形容我们的天才理论家的心(是什么心我不知道,大概是良心吧,可决不是野心)的广大而已。至于无产阶级的天下是否会乱,庐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转,我看大概不会吧。上过庐山的一位古人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我们不要学那位杞国人。最后关于我的话,肯定帮不了他多少忙。我是说主要地不是由于人们的天才,而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我同林彪同志交换过意见,我们两人一致认为,这个历史家和哲学史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范畴)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同时我们两人还认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自己还要继续研究,并不认为事情已经研究完结。希望同志们同我们一道采取这种态度,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