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独裁者列传:东条英机
本条目仅记述Mook中的观点,请不要添加其他非Mook中的观点
本条目仅记述Mook中的观点,请不要添加其他非Mook中的观点
这里是指11区军事杂志MC☆あくしず制作的Mook《女体化!!世界独裁者列传》中的登场角色东条英机。是现实人物东条英机的萌娘化。
基本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陆军同僚也讨厌的独裁者
东条英机
生卒年:1884年7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
独裁期间:1941年(就任首相)~1944年(因战局恶化而下野)
展开点此查看日文原文 |
---|
插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浴室订正作战计划[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东条在入浴时收到了英帕尔战役的认可请求,于是她就在浴室中几乎凭空地正确指出了补给方面及空军战力的劣势等问题。
自杀未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将士宣讲“不要受生擒之辱”,把宁死也不当俘虏作为战训的东条在战败后试图用手枪自杀。但是似乎是因为左撇子的缘故没有打中要害。
东京审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虽然自杀未遂后对东条的评价一度跌到了底谷,但其在东京审判时仍以将战败责任一人背负的态度示人。另外,审判中出现了东条被坐在身后座位的大川周明拍脑袋的一幕。
笔记狂魔[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由于其一丝不苟的性格,无论是部下的报告还是在意的事情不管什么都会记在笔记本上,是个有名的笔记狂。
翻垃圾箱[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平洋战争中,东条常去翻检民居的垃圾箱,以检查配给的食物是否发放给国民。
插图说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插图/野上武志
东条英机因为不仅担任首相还兼任陆军大臣及参谋总长等职务、对于敌对者进行惩罚召集[1] 以及强权的政治姿态而广受批判。亦有声音取其绰号为“剃刀”,以评价她明晰的头脑和作为军事官僚的素质。如今仍是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
展开点此查看日文原文 |
---|
生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裂日本陆军的皇道派与统治派的对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东条1884年生于东京。其父是东北出身的陆军大学第一期、并以头名的成绩毕业的东条英教,人称“秀才”。生于精英军人家庭的东条英机也理所当然地经过陆军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的学习,从陆军士官学校(17期)毕业了。
考取陆军大学两次失败。当时,不是陆大出身想成为将官几乎是不可能的,东条在1912年的第三次应试中合格了。
此次陆大考试学习学习组的同伴有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永田铁山等,无论哪一个都是讲陆军史时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1919年,东条成为驻瑞士武官并晋升少佐;与1922年归国成为陆军大教官,并在翌年成为参谋本部部员。此后又担任了各种职务,于1931年成为参谋本部课长,一如所有精英军人走在仕途的快车道上。
同时,东条与陆大学习组的永田铁山等结成了二叶会,并将这一派系发展壮大为一夕会[2]。
这样一来,加入军内的派系的东条卷入了昭和陆军的皇道派与统治派的军阀斗争[3]。
由于身居统治派之首的是陆大考试的同伴、与自己有深厚信赖的永田铁山的关系,加之自身拥有绰号“剃刀”一般明晰的头脑,东条被视为统治派中的第二号人物。
1935年,东条担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为取缔赤化将关东军内部的多名将官逮捕。据称被东条逮捕的将官是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影响,但真伪程度不明。
翌年,“二·二六事件”[4]爆发时,又将皇道派有关者逮捕。这些作为宪兵队司令的活跃事迹,即使东条自己没有打算,从结果看也达成了对统治派势力的肃清。二·二六事件的结果,便是陆军内皇道派势力的失势,并使得统治派获得了权力。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东条在战争初期任察哈尔军团长,并在此时与酒井独立混成旅团对立。1938年,东条就任陆军次官,进而于1940年担任近卫内阁陆军大臣一职。陆军大臣是与参谋总长、教育总监相比肩的陆军Top3之中的一角。
展开点此查看日文原文 |
---|
效忠天皇 就任首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1年,近卫首相因为在中国问题上对美国妥协、以求解决日美关系恶化的外交努力遭到了外界的反对而辞职。东条便是在陆军的立场上,对近卫这一想法进行强硬反对的一人,但因为接受了指名其为近卫后继首相的昭和天皇的承认,东条作为首相开始主持国政。
把作为强硬派的东条推上台前的,既有一手把持陆军的人物,也有重视天皇意向的人物,所以依循昭和天皇的避战意向这一点被视作其正面的评价。
成为首相的东条,受到天皇下达的“尽力回避对美战争”的指示,安排对美协调路线的东乡茂德担任外相,探索从已经成为与美国争议中心的中国撤兵的途径。
但是日本并没能停止对美开战的倾向,赫尔备忘录(Hull Note)[5]交予日方时,东条内阁完全放弃了回避战争,1941年12月8日,突然发动“对美英荷战争”(日:対米英蘭戦争)。
与盟军开战的结果之一便是东条将战争指挥权连同国政一揽在手。1943年11月,东条召开了呼吁有色人种联合的“大东亚会议”。
但是中途岛海战以后,日本开始颓势渐显,并且输掉了瓜岛争夺战。这一战的正当中,东条与参谋本部对立,起因是参谋本部的田中作战部长怒骂东条是“混账蠢货”。
因此事件,田中被转调南方战地。由于东条如此对反对者毫不手软,接连在各处树敌。
另一方面,战局恶化使得不论陆海军还是民间都对东条的战争指挥能力产生了疑问,但东条把自身意见相左的人利用宪兵队镇压,并将政治家中野正刚逼至自杀。
也有因为这样镇压的原因,在战后,东条常常被视为一个十足的恶人。
1944年,为强化对战争的指挥,东条决意兼任参谋总长。此时东条身兼首相、陆军大臣、参谋总长三职。但是这在陆军内部引起了猛烈的反对。
海军上层部也在反东条上达成一致,以塞班岛致命的败溃为契机,掀起了从近卫前首相到一部分皇族参与的反东条运动。
甚至有通过陆海军军人或民间人士暗杀东条的计划,但最终以未遂告终。最终,东条内阁的政治工作崩溃,作为国家指导者的东条马失前蹄。
(文/濑户利春)
展开点此查看日文原文 |
---|
|
注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将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物以惩罚、报复性质的征兵送往前线。参见:戦争を語り継ごうブログ
- ↑ 跳转至: 2.0 2.1
陆军将官的聚会。主要是对陆军的人事问题或满蒙问题(围绕占领满洲、内蒙古的日本的权益的问题)展开会谈。陸軍将校による会合。主に陸軍の人事問題や満蒙問題(満州・内蒙古における日本の権益を巡る問題)が話し合われた。
- ↑ 跳转至: 3.0 3.1
皇道派是通过天皇亲政而达到改造国家目的的陆军内的派系。与不排除使用武力革命的皇道派相对,坚决维持文明统治的的陆军大臣联合起来、以政治上的改革为目标的派系称为统治派。皇道派は天皇親政による国家改造を目指した陸軍内の派閥。武力革命も辞さない皇道派に対し、あくまで文明統制を維持して陸軍大臣を通じた政治的改革を目指した派閥が統制派。
- ↑ 跳转至: 4.0 4.1 1936年(昭和11年)2月26日,受皇道派影响的陆军青年将官发起的政变未遂事件。随着2月29日被镇压,皇道派的势力也因此事件而衰退。1936年(昭和11年)2月26日、皇道派の影響を受けた陸軍青年将校が起こしたクーデター未遂事件。2月29日に制圧され、事件を機に皇道派の勢力は衰退した。
- ↑ 跳转至: 5.0 5.1 对于太平洋战争开战前的日美交涉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向日方提出的最终提案。日方认为这是事实上的最后通牒。太平洋戦争開戦前の日米交渉において、米国務長官コーデル・バルが日本側に提出した最終提案。日本側はこれを事実上の最後通牒と受け取っ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