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修訂間差異

出自H萌娘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標籤視覺化編輯 行動版編輯 行動版網頁編輯
無編輯摘要
標籤視覺化編輯 行動版編輯 行動版網頁編輯
行 22: 行 22:




==  出逃失敗後被處決 ==
==  通往斷頭台的路 ==
1791年6月20日他化装成平民,全家一同乘马车出逃。结果被发现后押送回巴黎,扣押在杜伊勒里宫, 從此 法國 (無套褲漢)開始敵視他 。同年9月他批准法国1791年宪法,自称“法兰西人的国王” 。1792年4月 國对奥地利 哈布斯堡君主國宣战 。8月10日巴黎 人革命后他被捕,同年9月君主制被废除。
1791年6月20日他化装成平民,全家一同乘马车出逃。结果被发现后押送回巴黎,扣押在杜伊勒里宫, 這印證了巴黎市民對他的懷疑並導致革命激進化,原本機乎沒有人認真考慮共和制的 法國 出現了越來越多廢除國王的呼聲。君主立憲派的“國王被綁架”的搪塞沒有被接受,巴黎市 在戰神廣場進行遊行要求廢除國王,遭到血腥鎮壓 。同年9月他批准法国1791年宪法,自称“法兰西人的国王” ,這部憲 以一定財產為區分,劃出有選舉勸的“積極公民”與無選舉權的“消極公民”,這又引發了不滿,山岳派等激進派系要求更多 平等 。8月10日巴黎人 民發動起義貢獻杜伊勒裡宮,二次 革命后他被捕,同年9月君主制被废除。


1793年1月16日-17日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断頭臺。 示眾遊行中,國 的神情保持著莊嚴,似已接受自己的命運。據大仲馬記載,當抵達斷頭台時,路易十六自己更換了衣服 隨即 到綑綁後走上斷頭台 觀眾超越了兩萬 人, 卻沈默得沒有半點 聲音。 處刑前,他高聲向 群眾 發表了一個簡短的演說 表達他是為了莫須 有的 罪名而赴死,但被革命 子擊鼓壓過了他的聲音。他向附近的人說道自己將會原諒處死他的人 並向神祈求自己的鮮血不會二次 落下 法蘭西的土地。(指同樣的慘劇不會二次發生)語畢後 路易十六隨即被 決。他的友 ,劊子手夏爾·亨利· 桑松 向群 眾宣布了國王勇敢地走向了命運 頭, 群眾高 聲歡
1793年1月16日-17日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断頭臺。 送入革命廣場 刑時試圖將一張字條交給一位押送 教士(為激進派系忿激派領導人雅克魯)轉呈 ,遭 上他試圖與 群說話 聲音 被鼓聲淹沒,僅僅留下:“公民們,我死得清白 ”後續的話 群眾 沒有聽清 一些回憶錄裡 孤證。十點十 分, 刀刃 落下,處 人桑松向 展示斬落 頭,群眾 情緒激動, 高呼 “共和國萬歲”


 他七歲的兒子路易十七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
 他七歲的兒子路易十七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

於 2023年6月13日 (二) 01:06 的修訂

Moegirl is watching you.png
此處列表只是列舉具有本萌屬性的幾名典型人物(注)作為示例。
如果你想查找更多具有本屬性的人物,請查閱萌百上的分類:路易十六

此處列表只是列舉具有本萌屬性的幾名典型人物(注)作為示例。
如果你想查找更多具有本屬性的人物,請查閱萌百上的分類:路易十六

此處列表只是列舉具有本萌屬性的幾名典型人物(注)作為示例。
如果你想查找更多具有本屬性的人物,請查閱萌百上的分類:路易十六

Cctvdream.png
注意!該條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對閱讀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影響,請各位讀者和編輯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輕信條目中的敘述。我來編輯此條目!
注意!該條目的中立性存疑,可能對閱讀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影響,請各位讀者和編輯者注意此提示,不要輕信條目中的敘述。我來編輯此條目!
6699dcdca.jpg
好奇心可能會害死貓。請避免讓過分弱小的小貓接觸該條目。
造成貓死亡原因可能如下:
好奇心可能會害死貓。請避免讓過分弱小的小貓接觸該條目。
造成貓死亡原因可能如下:


路易十六(1754年8月23日 —— 1793年1月21日(有爭議,)),名路易─奧古斯特(Louis-Auguste),亦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蘭西國王,1774年即位,1791年後君主頭銜更改為法蘭西人之王,1792年被廢黜,並於次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台。其父王太子法蘭西的路易為路易十五之子及繼承人,但於1765年早逝;1774年,路易十六繼承其祖父王位。

路易十六在其統治前期試圖根據啟蒙時代理念對法國進行改革。這些舉措包括試圖廢除農奴制和泰爾稅,並對非天主教徒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法國貴族反對改革,並成功抑止了這些措施的推行。路易十六亦在其重商主義大臣安·羅伯特·雅克·杜閣支持下放鬆了對糧食市場的管制,但這一措施導致了麵包價格的上升,加之這一時期糧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終引發民眾暴動。1776年起路易十六開始積極支持北美的美國獨立戰爭,最終通過《巴黎條約》得以實現。

債務和財政危機導致舊制度愈發不得人心,最終促成了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法國貴族及法國君主專制愈發不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則成為了這一制度的代表人物。1789年,巴黎發生動亂,巴士底獄被攻佔,法國大革命就此開始。

路易十六本性優柔寡斷且具一定保守傾向,由此法國民眾視其為舊制度暴政的象徵,其受歡迎程度快速下滑。1791年6月的路易十六的出逃(君主立憲制建立四個月前)使民眾愈發認為其希望藉助法國大革命戰爭以保其政治地位,君主制的廢除和共和制的建立愈顯可能。

在第一次反法同盟交織之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中被逮捕,一個月後(9月21日)君主立憲制被廢除,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國民公會對其進行審判,認定其犯背叛國家罪,並於1793年1月21日將是時的「公民路易-卡佩」(取至卡佩王朝創立者于格·卡佩;革命者認為卡佩當為路易的姓氏)送上斷頭台。路易十六為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續近千年法國君主制的終結。

即位

路易十六有一顆良好仁心與治國善念,但性格優柔寡斷,即位後多次更換首相和部長,任由內閣內訌,從激進的改革到保守的節儉措施,政策沒有一定的連貫,但總的來說是朝向開明專制。18世紀80年代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後,更經常靠製鎖與打獵消磨時間,有些人因此稱他為「鎖匠國王」。[1]

即位後,路易十六因為參與了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由忠心能幹的外交大臣夏爾·格拉維耶主導),欠下十數億里弗的國債,使得國債飆升至1787年的25億里弗(依照不同的計算方法,1788年已將近四十億里弗),面臨無力償債付息的困境。[2]

法國大革命

1789年5月,在首席財政大臣雅克·內克爾等人的敦促下召開了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以解決迫在眉睫的國債危機。收集各地請願書與召開三級會議開始激起了民眾政治熱情。人民正面看待國王召開三級會議,稱他為「好國王路易」(或翻成「賢明王路易」)。[2]開會時,三個等級發生劇烈爭執,第三等級提出制憲要求,但路易態度猶豫不決,加上1788年酷寒的大天災與同時開放英國製造品造成的經濟崩潰,導致了同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路易被迫簽署《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0月後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居巴黎(巴黎由婦女牽頭組織了前往凡爾賽宮的大遊行,要求保證麵包供給)。公眾讚賞他願意放棄專制王權,並能夠配合人民的要求而退居為立憲君王;但是路易對議會及公民的讓步浮於表面,多次利用否決議會的改革措施,以至得到了「否決權先生」的稱號。王室暗中支持逃亡外國的貴族與教士流亡者反攻本土推翻革命,其信件被藏在杜伊勒裡宮的鐵櫃中,後被發現,極大地打擊了路易十六苦心經營的形象。其於國民制憲議會所實施的激烈的宗教世俗化政策(教會公民法案要求將教士變為國家公務員,以政權控制教勸),內心越來越不滿,因為他是個篤實虔誠的天主教徒,不願意看到反教會政策撕裂了教士與人民(當時許多外省農民支持當地教會,與巴黎的議會政府發生流血抗爭),這也是他開始醞釀恢復有力的王權的重要原因。

1791年11月9日議會通過決議敦促國王告知神聖羅馬帝國的特里爾選第侯與美茵茨大主教立即將反對法國政府的法國流亡者及軍隊逐出領地,則將動用武力解決。這個決議得到路易十六讚賞,標準則王室開始鼓動法國與外國勢力開戰,並背地裡寫信給特里爾及美因茨希望他們不要讓步,要求普魯士與奧地利進攻法國。以期出現法國勝利後自己的統治得到鞏固,或失敗後由外國推翻議會復闢法國的君主專制。而歐洲君主們越發不能忍受法國的革命的膨脹,法國的革命者也大多支持開戰甚至要求「世界革命」,僅有羅伯斯庇爾與馬拉等少數革命者認識到開戰對革命的不利而反對開戰。1792年4月20日,議會通過決議對奧地利宣戰,法國大革命戰爭開始。


通往斷頭台的路

1791年6月20日他化裝成平民,全家一同乘馬車出逃。結果被發現後押送回巴黎,扣押在杜伊勒里宮,這印證了巴黎市民對他的懷疑並導致革命激進化,原本機乎沒有人認真考慮共和制的法國出現了越來越多廢除國王的呼聲。君主立憲派的「國王被綁架」的搪塞沒有被接受,巴黎市民在戰神廣場進行遊行要求廢除國王,遭到血腥鎮壓。同年9月他批准法國1791年憲法,自稱「法蘭西人的國王」,這部憲法以一定財產為區分,劃出有選舉勸的「積極公民」與無選舉權的「消極公民」,這又引發了不滿,山嶽派等激進派系要求更多的平等。8月10日巴黎人民發動起義貢獻杜伊勒裡宮,二次革命後他被捕,同年9月君主制被廢除。

1793年1月16日-17日被國民公會判處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斷頭臺。送入革命廣場處刑時試圖將一張字條交給一位押送的教士(為激進派系忿激派領導人雅克魯)轉呈王後,遭拒。刑場上他試圖與人群說話,但聲音被鼓聲淹沒,僅僅留下:「公民們,我死得清白。」後續的話群眾沒有聽清,只有一些回憶錄裡的孤證。十點十分,刀刃落下,處刑人桑松向人群展示斬落的人頭,群眾情緒激動,高呼「共和國萬歲」

他七歲的兒子路易十七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

替死爭議

由於路易十六審訊過程的公開和處決過程的保密,包括選擇的時間、記者禁入、屍體的樣子無法辨認、死者髮型和路易十六的不一致等,坊間一直流傳「路易十六並未被處決,死者實為替身」的傳言。譬如當時有女子報案稱其兄因在獄中患嚴重胃病,已無治癒希望而答應以十根金條替死,事後只得到四根,其母在追討過程中也告失蹤。另外也有報刊記者在報上聲稱在路易十六被處決後,仍見過路易十六真人。但事後確認時,無論是報案者還是報刊記者都無故失蹤而不了了之。

當時司法行政部發文河北監察使署(相當於今日高等法院)要求查明替死傳聞。根據展出的監察使署函覆調查公文顯示:當時路易十六處決後不但「陳屍監外,供人參觀拍照」且檢察官三次覆驗,傳聞顯系「乖違事實之虛構」路易十六生死之謎就此落幕。

186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的畫家,在提供一系列遺物和畫作的基礎上,聲稱童年時一起生活過的名為「何塞·古茲曼」的拉美人就是路易十六,1829年才過世。根據遺物比對、霍亨道夫的確認、部分字跡鑑別都支持此說法,但又缺乏直接的DNA證據,所以此說法仍存在爭論。

1869年某位美國歌劇演員受訪時說,霍亨道夫救了路易十六並安排出逃準備做控制諾曼底的前鋒,最後一次見他是1790年。

評價

1989年7月14日,法國慶祝革命200週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路易十六被處死時,他在外省仍有頗高的支持度,大多數的法國農民仍然敬愛並遵奉他(法國農民占人口的八成以上),但是以巴黎為首的市民卻嚴重敵視並仇恨他,在觀賞處決時報以歡聲雷動,慶祝共和國的確立。如同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所說的:「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必須生。」

和《邁爾斯編年史》的川島芳子類似的特點

  • 在真實歷史中,路易十六曾經逃亡到國外,可最終失敗,最後到了第三年(1793年)被革命軍處決。沒有逃到佛羅里達州。
  • 除了路易十六以外,類似的如包括川島芳子之類的人物。他們都是許多人認為被處決但被處決的是替身。
    • 二者都曾擁有過化名:路易十六的化名「何塞·古茲曼」,川島芳子的化名「方姥」。
  • 該人物的原型是基於真實歷史中的路易十六中結合和自稱是「阿納斯塔西婭」的安娜·安德森以及川島芳子改編的。

參考文獻

引用

  1. 陳文海,《法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頁212
  2. 2.0 2.1 R.R.Palmer等著、孫福生等譯,《現代世界史(前篇)──從歐洲興起到1870年》(台北:五南,2012),頁401-403

來源

  • 威爾·杜蘭 著、幼獅文化公司 譯,《世界文明史‧第十卷‧盧梭與大革命》、《世界文明史‧第十一卷‧拿破崙時代》
  • Philip Lee Ralph 等 著,文從蘇、谷意 等 譯,《世界文明史後篇:從工業革命到現代》,台北:五南,2009.
  • R.R. Palmer 等 著、孫福生等 譯,《現代世界史(前篇)──從歐洲興起到1870年》,台北:五南,2012.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銓譯,《法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
  • 陳文海,《法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