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蛤」:修訂間差異

移除 4,413 位元組 、​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標籤已被回退 行動版編輯 行動版網頁編輯
無編輯摘要
標籤已被回退 行動版編輯 行動版網頁編輯
行 1: 行 1:
== 简介 ==
膜蛤中的膜字源于“肉(月)”+“莫”,形声字。“月”,即“肉”,表示和肉体有关。“莫”,声旁,上古拟音与“蟆”同音,由此推断,“膜”的上古音也应与“蟆”同音(皆用同一声旁),故该字应来源于“蟆”,'''即自古以来对蟾蜍的崇拜'''(因为蟾蜍可以除去农田的害虫,对当时农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还有“金蟾招财进宝”{{黑幕|<s>青蛙续你一秒</s>}}一说),借用已存在的字“膜”赋予其新的动词含义——'''以整个肉体(或生命)进行对蟾蜍的崇拜,即“续”'''。目前,为了凸显对蟾蜍的崇拜,使用时通常会在“膜”之后加上“蛤”字。
=== “膜”与“续”的联系 ===
续,来自“糸”,丝(或丝绸),代表珍宝,以及“賣”,卖出,取“出”之意,含义为“继承宝物”。本字原意为“储存的宝物”,甲骨文为“宁+贝”,而在大篆中变成了“宁+抙+貝”,意为“用双手(抙)接纳装有钱(貝)的储钱罐(宁)”,即“继承储存的宝物”。大篆后字形变为“续”。
《说文解字》中为“余六切”。字音来源不可考证,或与“儥”有关。虽在此字原本发音上来看,其与“膜”并无关联,但在此字的组成部分的发音来看,糸和賣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推断此字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读法,但其读音最后被“儥”字的读音取代,或为讹传(“儥”字写法的出现晚于该字的口语使用)。
由于元音[e]和[a]音位比较相近,“续”的读音在发现过程中已经变为了与“膜”相同(或许“膜”的意义也来自于“续”)。随着汉字上千年来的发展,“续”和“膜”已经演化成了意义不同的两个字,但究其渊源,还是相通的。
另外,可以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方面来进行解读:
*远古时代直到古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在农业与畜牧业以及人类基本生存环境方面都需要完全依靠自然环境的好坏,在这一条件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都发展出了神明崇拜或者图腾崇拜,而通过这些崇拜对象来祈求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说举行这类祈求时都会举办隆重的仪式,这种思想即为现在所说的膜拜,而这一行为即为祭祀。
*在当时全球范围的人类应该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崇拜的对象也会喜欢,而且这一物品一定要比较珍贵但也不能稀少到难以收集,因此肉食便成为了献祭不可缺少的物品,这种用肉食来祭祀膜拜对象的思想在中原地区的象形文字中便以“月”字旁来表现。而肉食是通过杀死动物或人类获取的,我们知道,人被杀就会死,动物也是如此,这种通过使某一对象失去生命去祭祀的行为即为献祭,通过“莫”的甲骨文可以较清晰的理解该字的意思,“失去生命”延伸为“失去”,“失去”即为“没有”,就产生了现在“莫”的意思。
*而“月”、“莫”合起来就为“膜”,可知“膜”与祭祀有关。祭祀的目的便是祈求膜拜对象能够保佑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让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所在的地点达到自己希望的变化,而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重复这一(祭祀)行为,如同“不充钱,你会变得更强吗”一样,对当时人来说,不断的祭祀就是不断的与膜拜对象进行<del>屁眼</del>交易,而“不停”、“不断”这类词语在汉语中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一个“续”字,如同“续费”、“续杯”等,因此可以理解,不断祭祀也同样属于一种“续”的过程,而祭祀的实质又是“膜”。综上所述,“膜”和“续”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膜”,就是“续”,也就是为蟾蜍献出生命'''。
=== 膜法师 ===
上古,万民汶弱,膜蛤之利极盈,然膜蛤之法颇难,稍事不慎,即触天威。故唯有{{ruby|慧而不畏死者|作死者}}毅然猪突,代万民膜之,民{{ruby|感|哂}}其{{ruby|德|趣}},故谓之曰膜法师。
{{黑幕|庆丰年间,萌百人炸鱼为业,江边多虫合,人皆膜之......}}
== 真·简介 ==
== 真·简介 ==
 膜蛤文化其实是网民对对江泽民同志的尊敬或戏谑而做出的膜仿行为,形式各种各样,出现于各种地方,防不胜防,而且由于此行为的<s>[[作死]]的快感</s>欢乐而流行于贴吧等網絡论坛中。因为江泽民同志长得像蛤蟆,同时又对他有无尽的膜拜,所以称为膜蛤。“这些人啊成天习习蛤蛤,不珍惜时间,更不珍惜生命,有些人连蛤三篇都没有看过,就在那里跟风乱膜…”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了一股势力,只要在任何有关蛤蟆,华莱士,香港记者……这些关键词的文章或者视频都会有他们的身影。这个文化的盛行要感谢一个<s>知识水平不高的</s>香港记者[[张宝华]],因为提一些问题激怒了[[长者]],然后蛤就以长者的姿态对她进行了一番批判,<s>并且钦定香港记者被钦定为跑得最快的人</s>,在香港地区引发了一系列抗议,自此膜蛤文化开始在网络盛行。
 膜蛤文化其实是网民对对江泽民同志的尊敬或戏谑而做出的膜仿行为,形式各种各样,出现于各种地方,防不胜防,而且由于此行为的<s>[[作死]]的快感</s>欢乐而流行于贴吧等網絡论坛中。因为江泽民同志长得像蛤蟆,同时又对他有无尽的膜拜,所以称为膜蛤。“这些人啊成天习习蛤蛤,不珍惜时间,更不珍惜生命,有些人连蛤三篇都没有看过,就在那里跟风乱膜…”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了一股势力,只要在任何有关蛤蟆,华莱士,香港记者……这些关键词的文章或者视频都会有他们的身影。这个文化的盛行要感谢一个<s>知识水平不高的</s>香港记者[[张宝华]],因为提一些问题激怒了[[长者]],然后蛤就以长者的姿态对她进行了一番批判,<s>并且钦定香港记者被钦定为跑得最快的人</s>,在香港地区引发了一系列抗议,自此膜蛤文化开始在网络盛行。
匿名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