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独立运动:修订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分类:​添加内容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标签可视化编辑
第82行: 第82行:


=== 台湾独立运动 ===
=== 台湾独立运动 ===
 台湾在明郑政权以前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在明郑政权以前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元朝设置的澎湖巡检司仅管辖澎湖一带,并未涉及台湾主岛


 明朝中期,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在台湾南北建立殖民据点。而后,荷兰殖民者在战争中打败西班牙殖民者,完全控制了台湾沿海地区,并修建热兰遮城堡作为殖民地中心。
 明朝中期,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在台湾南北建立殖民据点。而后,荷兰殖民者在战争中打败西班牙殖民者,完全控制了台湾沿海地区,并修建热兰遮城堡作为殖民地中心。
第88行: 第88行:
 明末清初,被清军打败的郑成功率军来到台湾,击败荷兰殖民者,夺取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台湾就此由明郑集团控制,成为东南沿海的割据势力。
 明末清初,被清军打败的郑成功率军来到台湾,击败荷兰殖民者,夺取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台湾就此由明郑集团控制,成为东南沿海的割据势力。


 清康熙年间,清军大举进攻台湾,郑氏集团投降,台湾就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属于福建省管辖。但无论明郑集团还是清帝国,都只控制沿海地区,不敢轻易进入高山族控制的中部山区。
 清康熙年间,清军大举进攻台湾,郑氏集团 被迫 投降,台湾就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属于福建省管辖。但无论明郑集团还是清帝国,都只控制沿海地区,不敢轻易进入高山族控制的中部山区。


 随着清帝国的衰落,台湾成为帝国主义争相垂涎的地方。中法战争后,台湾成为清帝国的行省。但很快,清帝国在甲午战争败于日本后,将台湾割予日本。台湾进入日据时期。
 随着清帝国的衰落,台湾成为帝国主义争相垂涎的地方。中法战争后,台湾成为清帝国的行省。但很快,清帝国在甲午战争败于日本后,将台湾割予日本。台湾进入日据时期。
第111行: 第111行:
 北宋末期,靺鞨人的后裔女真人再度崛起,建立了金朝。金朝通过一系列战争,先后消灭辽和北宋,又迫使西夏与南宋臣服,一度成为中国的霸主,但终被新兴的蒙古灭亡。元朝建立后,整个东北地区才第一次完全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属辽阳行省管辖。
 北宋末期,靺鞨人的后裔女真人再度崛起,建立了金朝。金朝通过一系列战争,先后消灭辽和北宋,又迫使西夏与南宋臣服,一度成为中国的霸主,但终被新兴的蒙古灭亡。元朝建立后,整个东北地区才第一次完全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属辽阳行省管辖。


 明朝时,东北地方归属奴 干都司治理。明朝末期,女真人中的建州女真部以武力统一了女真各部,改族名为满洲,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清朝,并趁明朝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之机入主中原,在全国建立了统治。
 明朝时,东北地方归属奴 干都司治理。明朝末期,女真人中的建州女真部以武力统一了女真各部,改族名为满洲,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清朝,并趁明朝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之机入主中原,在全国建立了统治。


 随着清帝国衰落,沙俄和日本开始试图吞并东北。沙俄依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外东北地区,屠杀并驱逐了外东北的中国人。日本则在甲午战争后割取辽东半岛,后被迫归还。庚子国难时,沙俄乘机出兵占领整个东北,并妄图建立“黄俄罗斯”,后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张至东北南部。
 随着清帝国衰落,沙俄和日本开始试图吞并东北。沙俄依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外东北地区,屠杀并驱逐了外东北的中国人。日本则在甲午战争后割取辽东半岛,后被迫归还。庚子国难时,沙俄乘机出兵占领整个东北,并妄图建立“黄俄罗斯”,后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张至东北南部。
第117行: 第117行:
 日俄战争后,日本发现如沙俄一样强行吞并东北是不现实的,遂改变了策略,试图谋划东北独立,建立一个亲日国家。因此,日本建立南满铁路,设置关东军,全力扶植张作霖,试图令东北脱离中国。
 日俄战争后,日本发现如沙俄一样强行吞并东北是不现实的,遂改变了策略,试图谋划东北独立,建立一个亲日国家。因此,日本建立南满铁路,设置关东军,全力扶植张作霖,试图令东北脱离中国。


 然而,虽有日本百般鼓动,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也毫无脱离中国的意图。日本只得另选代理人,将清帝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作为了新目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并很快拥立溥仪称帝,建立了“满洲帝国”。
 然而,虽有日本百般鼓动,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也毫无脱离中国的意图。日本只得另选代理人,将清帝国的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 溥仪作为了新目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并很快拥立溥仪称帝,建立了“满洲帝国”。


 “满洲帝国”实为日本傀儡,加之日本对东北的统治也十分残暴,因此“满洲帝国”从建立之初便不得人心。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由于日本的最终目的将统治中心迁往东北,所以对东北的建设投入甚多。在日本的建设下,东北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实现了高度工业化。长春作为“新京”,从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成为了拥有近一百万人口,亚洲最大的城市。
 “满洲帝国”实为日本傀儡,加之日本对东北的统治也十分残暴,因此“满洲帝国”从建立之初便不得人心。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由于日本的最终目的将统治中心迁往东北,所以对东北的建设投入甚多。在日本的建设下,东北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实现了高度工业化。长春作为“新京”,从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成为了拥有近一百万人口,亚洲最大的城市 之一


 随着二战结束,“满洲帝国”随之灭亡,东北遭到了苏联军队的野蛮掠夺,随后又成为国共内战的战场,从“王道乐土”跌落尘埃。尤其是在1948年,国共两方在东北展开决战,长春遭到中共军队残酷无情的围攻,至国军投降,曾经拥有近一百万人口的长春只剩不到二十万居民。
 随着二战结束,“满洲帝国”随之灭亡,东北遭到了苏联军队的野蛮掠夺,随后又成为国共内战的战场,从“王道乐土”跌落尘埃。尤其是在1948年,国共两方在东北展开决战,长春遭到中共军队残酷无情的围攻,至国军投降,曾经拥有近一百万人口的长春只剩不到二十万居民。
第130行: 第130行:


=== 香港独立运动 ===
=== 香港独立运动 ===
 香港曾是中国的领土,自1841年起逐步被割让给大英帝国,香港地区居民主要为华人 欧洲裔 印度裔。1997年根据中英联合声明,英国结束了在香港的统治,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被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地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香港曾是中国的领土,自1841年起逐步被割让给大英帝国,香港地区居民主要为华人 ,另有相对少量的 欧洲裔 印度裔。1997年根据中英联合声明,英国结束了在香港的统治,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被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地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香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香港就已经出现了希望成为一个自治领或独立国家的思想,既不想继续由英国直接统治,亦不想受中国中央政府统治,希望香港成为一个实体国家。
 香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香港就已经出现了希望成为一个自治领或独立国家的思想,既不想继续由英国直接统治,亦不想受中国中央政府统治,希望香港成为一个 独立的 实体国家。


 (待补充,参见中文维基[[zhwiki:香港獨立運動|香港独立运动]])
 (待补充,参见中文维基[[zhwiki:香港獨立運動|香港独立运动]])
第139行: 第139行:


==== 历史 ====
==== 历史 ====
 广东独立运动,简称粤独,就是脱离中国的统治,以建立“大粤民国”为最终目的。 包括康有为弟子欧榘甲在内,多人均曾提出此主张。 辛亥革命时期起义成功后,受民国时期联省自治思想影响,广东省于1921年起草了《广东省宪法草案》。 这是对广东独立进行的一次理论探索与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广东独立运动,简称粤独,就是 促进粤地 脱离中国的统治,以建立“ 粤国/ 大粤民国” (Cantonia) 为最终目的。 包括康有为弟子欧榘甲在内,多人均曾提出此主张。 辛亥革命时期起义成功后,受民国时期联省自治思想影响,广东省于1921年起草了[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9%BF%E4%B8%9C%E7%9C%81%E5%AE%AA%E6%B3%95%E8%8D%89%E6%A1%88  《广东省宪法草案》] 。 这是对 促进 广东独立进行的一次理论探索与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 当代 ====
==== 当代 ====
 广东独立运动主要在互联网上发起,受到国外各方(特别是港澳) 力的舆论支持,与此类似的言论还有福建、海南等边疆省份独立 。 实际上中国政府将尽一切可能维护统一。 也有可能是从2010 年7月25日广州撑 粤语运动 引发 导火索
 广东独立运动主要在互联网上发起,受到国 外各方(特别是港澳)力 的舆论支持,与此类似的言论还有福建、海南等边疆省份 独立 运动。2010 年7月25日 的[[zhwiki: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 广州撑粤语运动]]成为当代粤独运动 重要标志之一


  广东 人经常用北佬、捞佬等词汇来 歧视 外地人,而有粤独倾向的会称外地人为支捞、猪捞、北国人。
  人经常用北佬、捞佬等词汇来 称呼 外地人,而有粤独倾向的 粤人 会称外地人为支捞、猪捞、北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