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Liubob:修订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imported>Pavel
imported>Pavel
第40行: 第40行:


:::::{{回应}}
:::::{{回应}}
:::::*我认为你仍然在把自己的认识看作是中立。打个比方,张学良和之后蒋介石执行了不抵抗政策,这是显而易见的,在东三省沦陷之后,热河、察哈尔和河北北部接着沦陷,日军已经渗透到了北京城下。蒋不仅不打日本,还派兵解散北方爱国将领自发成立的抗日武装,这就是抵抗?再比如,在战败后蒋政府前往台湾一事,转进是偏褒义的说法,溃逃是贬义的的说法 而撤退则是中立的 称呼
:::::*我认为你仍然在把自己的认识看作是中立。打个比方,张学良和之后蒋介石执行了不抵抗政策,这是显而易见的,在东三省沦陷之后,热河、察哈尔和河北北部接着沦陷,日军已经渗透到了北京城下。蒋不仅不打日本,还派兵解散北方爱国将领自发成立的抗日武装,这就是抵抗?再比如,在战败后蒋政府前往台湾一事,转进是偏褒义的说法,溃逃是贬义的的说法 而撤退则是 比较 中立的 用此的用词,表达向后方移动势力范围的意思
:::::*在编辑上,既然在明文中陈述事实,只利用黑幕发表个人见解,那么对于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不同意见就可以有多个黑幕。那在中立化编辑时怎么能删掉别的见解换上自己的?
:::::*在编辑上,既然在明文中陈述事实,只利用黑幕发表个人见解,那么对于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不同意见就可以有多个黑幕。那在中立化编辑时怎么能删掉别的见解换上自己的?
:::::*对于超链接,对一个条目只插入链接一次是我个人的意见,因为这样有利于规范版面。如果你认为有些条目有必要反复插入链接那也请便。
:::::*对于超链接,对一个条目只插入链接一次是我个人的意见,因为这样有利于规范版面。如果你认为有些条目有必要反复插入链接那也请便。
:::::*关于名称也是个人意见,对于“日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种通用简称也是日本、德国的名词我认为没必要写全称,但像“纳粹德国”、“苏联”这样有特殊性的名词就不能用“德国”和“俄国”替代。
:::::*关于名称也是个人意见,对于“日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种通用简称也是日本、德国的名词我认为没必要写全称,但像“纳粹德国”、“苏联”这样有特殊性的名词就不能用“德国”和“俄国”替代。
:::::*关于拟人化词条中的人名,一般情况下我同意不使用人名,但在有必要特别指出行为人时也应该提及人名。比如说,国民党内部也有蒋介石、汪精卫,和后来组建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军阀冯玉祥等人,只是由于蒋实力做大不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全党了。在历史上共产党反对的也主要是蒋政府,因此将他称作“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文革时期共产党内部也(大致)分为尖锐对立的“保守派”和“造反派“。今天你攻击我明天我斗争你,这两个派别的行为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毛死后保守派上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过去所有的坏事全部赖到造反派头上,形成了今天的官方 历史 。而国外很多研究者 不区分这两者,只说是共产党昏了头,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关于拟人化词条中的人名,一般情况下我同意不使用人名,但在有必要特别指出行为人时也应该提及人名。比如说,国民党内部也有蒋介石、汪精卫,和后来组建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军阀冯玉祥等人,只是由于蒋实力做大不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全党了。在历史上共产党反对的也主要是蒋政府,因此将他称作“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文革时期共产党内部也(大致)分为尖锐对立的“保守派”和“造反派“。今天你攻击我明天我斗争你,这两个派别的行为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毛死后保守派上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过去所有的坏事全部赖到造反派头上,形成了今天的官方 叙事 。而国外很多研究者 同样 不区分这两者,只说是共产党昏了头,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用户:Pavel]]([[用户讨论:Pavel|讨论]]) 2020年8月8日 (六) 19:17 (CST)
:::::——[[用户:Pavel]]([[用户讨论:Pavel|讨论]]) 2020年8月8日 (六) 19:21 (CST)